今天是大年三十,阖家团圆的日子,朋友圈里早早就有人晒出了年夜饭的照片,看的人好生羡慕。我不禁回想,有多少年没吃过这样的年夜饭了
时光一下子拉的好长,我都记不清是哪一年了,也许是二十年前。那时我还小,叔叔一家还没带着奶奶移民去国外,姑姑一家还没到北京,爷爷还没去还没去世。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爷爷奶奶,加上三个子女各自的家庭,在当时并不算是什么大家庭,但也有十多口人了。十多口人围着一张大桌子,等待热气腾腾的年夜饭。
年夜饭一般由奶奶主厨,她在年轻时是附近响当当的大厨,手艺绝佳。姑姑她们在厨房里帮忙,姑父他们则跟爷爷闲谈。家里有个大圆桌,这天晚上,大圆桌将会被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摆满,凉的热的,蒸的吵的,火锅、酥肉、香肠、凉拌三丝,这些都是必备菜品。
饭桌上最深得我心的一道菜叫做“全家福”,这是一道大杂烩,奶奶用鹌鹑蛋、锅巴、莴笋、火腿肠等做成,锅巴必须是专门蒸米饭后冷却的,这样才能香香脆脆,锅巴摆上去之后淋上汤,盛在特制的大圆盘里,年夜饭的主菜就这样完成了。
我们小孩总是期待过年的,因为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可以放鞭炮,总之,有一大堆好玩的、平时没法做的事情,在过年时都可以做,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烦恼。
吃完年夜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这个习惯直到家里就剩我和父母,还有弟弟四口人的时候也是这样。十二点钟,鞭炮声响起,此起彼伏,也在提醒着我们,新的一年已经到了。
在我初中毕业前,家里一直住在一个小院子里,条件不能算好,家里没有家具,只有两张床和一张桌子,还有一台小小的彩电。但就在那样的环境中,我度过了非常欢乐的年少时光。
全家人一起看春晚后,父母还会聊到很晚,大年初一早上七点,我准保又被他俩聊天的声音吵醒,那是我觉得,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尽管妈妈总说没别人家有钱,可我感觉,我们一家四口生活的很幸福,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听父母聊天,唠家常,就是我最快乐的事。
一转眼,叔叔一家和奶奶已经移民加拿大很多年了,我很少能知道奶奶的消息。爷爷在我初中毕业时也去世了,我们家盖了三层楼房,尽管四口人根本住不了那么多房间,可妈妈依然烦恼着怎么把楼层往上加。
我工作了,结婚了,生孩子了。弟弟也上大学了,恋爱了。父母老了,我们却越来越不愿意回去了。不知是不是因为进入了更年期,爸爸妈妈不再像多年前那样无话不谈,是彼此最亲密的爱人和伙伴,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当我们盖了楼房,我和弟弟不再需要他们操心,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吵却越来越多了。
去年过年,妈妈非说让我回老家过年,说要照顾怀孕的我。实际情况却是,我不仅得挺着大肚子自己做饭,还得每天在他们俩震耳欲聋的吵架声中煎熬。我不明白一对夫妻怎么能走到相互侮辱的地步,他们甚至感觉不到这给我和弟弟带来的困扰。我每天都哭着给丈夫打电话,要他赶紧把我接走,不要留我一个人在家“受罪”。是的,家对于我而言,竟然变成了监狱和牢笼。
口口声声的照顾我是不存在的,年夜饭由于我妈要减肥,不吃晚饭,所以她压根就不做。我炒了两个菜,炸了一盒春卷,喊弟弟来吃饭。弟弟嫌没有肉,不吃,走了。我吃了几口,觉得没意思,也走了。就只剩爸爸一个人,拿着白酒自斟自饮。
这几年禁鞭令很严格,不允许放鞭炮,所以大过年的,人们都回到自己家,街上空无一人,万籁俱寂,没觉得热闹,只觉得悲凉。
这个年,我是一辈子也不会忘。亲情哪里去了?年味哪里去了?
今年过年,我打定了主意,绝不回家跟爸妈过年,宁愿跟老公一起跋山涉水到山东农村吃土,也不愿意回父母身边受气。内疚是有一点,但是跟弟弟聊过之后,就没有那么强的负罪感了。因为,他也不想回家。由于父母长期争吵,他一个刚谈恋爱的小伙子竟然动了去女朋友家过年的心思。所以,这不是我们的问题,爸爸妈妈期盼我们回家过年的心意我们都懂,可谁也忍受不了没有温暖,只有侮辱和谩骂的家庭。没有热闹的年夜饭,没有一家人的春晚,没有鞭炮,甚至没有好好聊天,谈谈一年的得与失,什么都没有了,过年还有什么意义呢?
前两年我以为是年味变淡了,现在却突然明白,只是我们弄丢了仪式感。你没把它当做一个团圆的日子来对待,就不会有团圆的感受和体验。
现在我和孩子在山东,这里是农村,啥都没有,条件很差,可我心里舒坦。我们全家去澡堂洗了澡,赶了集,还去照了合影。哥哥嫂嫂张罗包饺子,侄女侄儿在帮忙,老公也去主厨,我在带孩子,老人乐乐呵呵,享受天伦之乐,平平淡淡,也能过个温暖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