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图/网络
1
一个女孩,在搬家途中跳车身亡。
短短一句概括,便足以催生出无数联想。夜晚、男司机、独身女、偏航……当这些关键词被串联到一起时,舆论狂欢就开始了。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女孩因男司机的“蓄意谋害”而死。
毕竟,我们都看见过类似的新闻。
2018年5月5日,某航空公司空姐李某深夜搭乘滴滴顺风车前往郑州火车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将于次日到达济南老家参加亲戚的婚礼。
不料乘车途中遭到司机骚扰,她发信息向同事吐槽:“遇到个变态,说我长得特别美,特别想亲我一口。”
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们已经没办法还原案情经过,因为空姐遇害,凶手也随之投河自尽。
两个当事人都不能再开口诉说,但真相已经能够拼凑出个大概来了。
司机觊觎乘客美貌,色心渐起遂用言语挑逗,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干脆奸而杀之。
这些可怕的新闻,想必人们都还记忆犹新。时间久了,受害人的姓名样貌都淡去,但那种恐惧却深入骨髓,会在相似新闻与相似节点上,被某些关键词唤醒。
所以,货拉拉事件一经爆出,性侵说便甚嚣尘上。
未经调查、未经审判,但广大网民已给男司机定了罪,几乎要坐实他的不轨之心,将其视作杀人的刽子手。
甚至是人人得而诛之。
长期以来,女性都作为弱势群体而存在。女孩的惊恐、慌乱与无助,相信许多女性都能够感同身受。
更何况在这场事件中,女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
当然,也有人认为男司机无错。
虽然他偏离了航道,但总体是向着目的地进发的。据本地人说,车子走那条路线,是合情合理的操作。
不一定非要按着导航走,才能证明他没有坏心思。
从视频来看,司机在一分钟内拐了两个弯。在那样的速度下,对女乘客实施骚扰的可能性并不大。而在女孩跳窗时,司机也轻踩刹车,采取了最优方案。
总体来说,他不是个坏人。
还有一部分人,对女孩的自杀充满恶意,言语间毫无同情心与同理心。
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沸沸扬扬地吵了好几天。
在真相尚未到达之前,流言已传遍世界。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真相、个个心里都存着一把标尺,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与角度里,早就对事情做出了判断、对事件中的男女双方,都产生了黑白分明的评价。
换言之,大部分人都只愿意相信自己的所想。
这是大部分热点新闻的传播规律。
比如鲍毓明性侵养女案。
开始时,舆论几乎以压倒性姿态偏向女方。因为未成年、性侵这两个词,便足以触动人们的同情心,忍不住要施以援手,将残害的幼女的畜生绳之以法。
不过,也有人替鲍毓明喊冤。
他们分析蛛丝马迹,试图寻找不合理之处,来证明女孩才是个满嘴胡言的骗子。
依旧是阵营分明吵得人仰马翻,各自都在愤怒、各自都在不平、各自都在为心中的正义而战。
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
鲍毓明不干净,女方也不是省油的灯。说白了,这不过是个两个人的相互撕咬,谁都不比谁无辜。
看客们叹一声,而后纷纷做鸟兽散。
3
好在警 方给力,货拉拉事件调查清楚,结果也已经公布给大众。
我们这才晓得,哦,原来这并不是什么性侵事故。
而是钱的纷争。
一个想多挣点辛苦费、一个却想多节省几个钱。然后,微小的矛盾被情绪放大,惨剧在一瞬间发生……
我骂不出来。
我只觉得,这一男一女都是可怜人。
辗转世间,卑微如尘,为几两碎银慌慌张张。各自都没那么体面,也没那么高的情商。可能都累了一天,在疲劳与情绪的双重冲击下,难免言语苛刻,谁都不肯后退一步。
但今天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案件本身的内容,而是看客们的姿态。
有句话说:
当真相还在穿鞋,谎言已经走到了终点。
这种情况,在网络时代尤为突出,尤其是智能机普及以后。因为上网的硬件条件被大大降低,随时随地都能畅所欲言。
而人是拥有表达欲的。
尤其是在匿名的互联网上。
我们大可倾吐不满,将自身代入任何一个新闻事件,在发表评论的时候,就已经代入了个人色彩浓厚的主观情感。
事件真相,有时反而不那么重要。
就货拉拉事件而言,不知有多少人在借着这场舆论狂欢,来表明自己对男性抑或女性的厌恶。
哪怕调查真相已公开,依然有人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新证据,以此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以此去说服别人,取得精神上的快感。
我只觉得荒谬。
一个人的品性和道德,本就不该由性别来判定。这种论断无非是挑起性别对立,除了情绪宣泄,并不会带来任何实质上的好处,更不能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不是所有男人都坏,不是所有女人都好。
反过来也一样,女人未必全是心机biao,男人也可能满怀心机小肚鸡肠。
要知道,人性都是复杂的——无论男女。
愿我们看问题时,首先看的不是性别差异,而是事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