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想叫它《最美的一条路》,听着气派,可再一想,南京这么大,别人应有更美的所见,它只是我在春天走过的最美的路而已,就叫它“美美的”吧。
这条路在中山陵并紫金山一带,南京短暂的春天里,每隔几天去,都会有不一样的美。
骑车到中山东路的尽头,拐进陵园路不多远,左手边一个不甚引人注意的路口进去,就是了。三五步远,你就看到路牌:梅花谷路。
它不像“陵园路”、“中山路”的名字这样一本正经,令人心生距离感,这个路牌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金庸小说里的“桃花岛”、“绝情谷”。来“梅花谷”,就算遇不着绝世高人,拣不着武林秘笈,光是听这名字,就挺让人愿意走走看看,一亲芳泽。
路左边正是春天应有的样子,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树木,各种肆意的绿色,黄绿、青绿、淡绿或深绿,早已一片葱茏蓬勃。右边是成片的水泽,生长其中的水杉(或许是),依然是深褐色的枝干,它们在静静等待自己的季节,肃然默立,不急不躁,倒使那些姹紫嫣红略显得轻狂忘形。
骑着车再往前,路两边的生叶迎春花正逆风招展,就像刚炝出锅的韭菜炒鸡蛋一样碧绿金黄,而低矮的紫色二月兰、美人脸儿似的灼灼桃花、更多叫不上名儿的花花草草,还有嫩生生在风中摇摆着的柳丝儿……随路之远近都一闪而过。
这条路很干净,也少有人车。它有点上坡,环着一大片的水,你抬头向前望去,会看到路呈现出美好的曲线,然后消失在坡顶。你并不知道这坡顶之下的路又会是怎的模样,但它就像美人消失前的最后一瞥,让你忍不住追随而去。
路环着的这一大片的水,正午的阳光下,碎金浮动。离岸大约十来米,是一块小小高地,很像是自然形成的,小,无路可通,上面杂乱地丛生着高而密的野草,还有两棵粗黑的树干,歪斜却未倒伏。一棵仿若樱花的巨大的花树,清浅的成簇白花,带着若有若无的淡粉。它在这个土堆似的小岛上,自生自灭,花开花谢,这里是它的世外桃源。
这条路随着微微的坡度,到了它的顶高处后,路面阔大了许多,还设了一个公交站,对面还有些许石雕和小径,曲径通幽,里面似乎别有洞天。我从未拐进去过,因为坡尾斜下方有几株紫色的花树,正开得隆重热烈,如烟霞笼罩,让人忍不住想要再靠近点,去看个清楚。
坡尾处是个十字路口,它就像漏斗的底部,四通的方向都向高处延伸。右拐就是植物园,这条路浓荫密布,对于骑车来说,太短了些。我总是拐向左边的明陵路,从这个漏斗的底部爬点坡,在一片此起彼伏的鸟鸣声中,就可以从褚红色的“绿道”进入紫金山了。
这条绿道是可以骑车的,只是弯曲盘旋又多处细窄,且不时有行人,因此不那么合适。但刚拐进绿道,有挺长的一段路,两边种着莹白樱花,不从这里走一下实在可惜。
这二三十株樱花不像鸡鸣寺的那般壮大丰腴,它们更加疏朗细瘦,少了些风情,多了些清秀,是刚长足身量的孤傲少女。树下有长条木椅,那一段时间去,指甲片般的落花会忽忽悠悠地随风而下,倘你正在椅上歇脚,准让你“拂了一身还满”。
透过樱树看向左侧,是青黑的城墙,厚重古朴,长着苔藓和不知名的小花,到了夏天,它还会被密密的爬山虎覆盖,让人觉得清凉宁静,“相看两不厌”,是很够你好好对着它发发呆的。
下面的事情就很简单了:顺着绿道起起伏伏,拐到尽头往左,贴着路边,过了急弯的“龙脖子”,上坡到站(没注意名字,好多人从此处爬山),再下一个大大的坡,路口刹车后定神一看,头上方的城墙上几个描金大字——“太平门”。
好了,进城罢,北京东路上一堆的红绿灯们正眨着眼等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