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浙江》、《习近平在上海》等书,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这个人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
平常在新闻联播里经常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也听到过外国领导人对他的评价,说他的领袖气度等。一直觉得一个人能当上总书记、国家主席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于是在浙江图书馆的书栏上借阅了这几本书。
这几本是访谈式的书,文章内容都是习书记以前工作过的同事、下属对他的评价。仔细阅读了那几本书,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工作中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凡事一到一个新的地方工作,他都会立刻投入到地方去做深入地系统地调研。习书记曾经在河北正定、福建厦门、福州、宁德,浙江、上海等地工作过。每到一个地方工作都会去做系统深入的调研。比如他刚到浙江工作时,他用118天时间连续跑了11个市和25个县。他在浙江的工作史,就是一部对浙江全省的“调查研究史”。通过调查研究,他了解民生民情,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悟出新方法,找到新思路,形成新举措,谋划新战略。习近平曾经说过:当县委书记要走遍全县各村,当市委书记要走遍各乡镇,当省委书记要走遍各县市区,我履行了这一条。为了尽快多跑几个地方,他常常白天开会、开座谈会,晚饭匆匆扒几口就赶快换考察点。一到驻地,又立刻找当地负责同志个别谈话,谈话结束后再审阅文件。调研结束,整个省委大院,熄灯最晚的就是习近平同志与省委办公厅工作的几个楼层。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在正定工作了三年多。习近平同志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
这点我觉得在企业里面做行政工作的人员也可以采纳这点工作方法。
第二,平易近人、严于律己。书中有篇章谈到习近平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彭丽媛去探亲,都是从北京乘飞机到福州机场,然后从机场做大巴到福州市汽车站,再坐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才能到宁德。彭丽媛在福州坐月子时,住的宿舍连空调也没有装;在福建,春节有给小孩发红包的习俗,过年期间有亲友来探访,习近平都让彭丽媛把孩子抱到楼上,以避免需要发红包的尴尬。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习近平书记朴实无华的风范。
第三,高瞻远瞩,具有全局意识。习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战略,不仅在其主政期间指导着浙江的发展,在他离开浙江后,这些战略思想依然深刻影响着浙江的发展。他说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他提出的很多战略,都不是站在一个区域或者一个阶段提出的,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更长远的角度提出来,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眼光。
第四,记忆力惊人,知识面广博,浙大一位年轻的老师聆听过习近平书记的报告后说,没想到身居高位、日理万机的领导竟有如此之高的人文素养,大量的故事,大量的数据信手拈来,演讲时基本脱稿。这点和毛主席很相似。和习近平书记出去调研时,无论在车上,调研中,或者饭间聊天,习书记总能随口说出这个地方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国内外一些生态环保专家的最新著作他都看过。
第五,重情重义,习近平对老同志、老干部非常关心。每到一处,都会去拜访老干部,询问他们的意见。对于他曾经共事过的福建,河北的同事来访时,工作再忙也会抽时间去接见。
看完书籍后,又上网浏览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履历,发现他来浙江工作的时候也是我刚来杭州读书的时候,他2007年左右去了中央工作,又过了四五年,就被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了。
看完了这几本书,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为人处世还是很有启发的。除了第三点有点难度,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修炼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
前段时间还看了一些关于毛泽东、华国锋的书籍,以后也来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