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班结束坐上地铁,听到座位旁边的小伙子正在眉飞色舞的讲着电话。目测小伙子90偏后,眉清目秀,齐刘海,头发油腻,稚气未脱。因为太兴奋的缘故,小伙子的头发一根根的都要竖起来的样子,声音中也充满着亢奋。已是晚上9:50,地铁上的乘客虽都显得有些疲惫,但大部分人的眼睛都盯在手机上。车厢里很安静,所以小伙子的每一句话我都听进耳朵里。听他兴奋的跟自己的大学室友讲述着自己的新工作,自己的试用期工资,转正后的工资,上班的日常,虽然工资不高,但因为公司包住小伙子异常满足。听着他对室友诉说着上海的好:城市很美,很干净,夜景很漂亮,有好多五A级大公园,比如中山公园(在电话中被提及N次),有好多地铁线,房子很贵,但吃饭不贵……然后开心的号召自己的同伴们一起来上海找工作,一起租房子,一起去逛上海的大公园。小伙子不停的重复着上海真的很好,真的很好,你们都要来看看,尤其是外滩……满是稚气的声音里充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对大上海的无限喜欢。我猜,他一定是刚刚毕业,这是他第一份工作,我猜他是第一次来到一个大城市。然后,一来到这里就深深的爱上了,不再想离开,一如曾经的我。
虽然,那时远远没有他的年轻,但稚气一点不少,在这里,我认为稚气是个中性词,保留点稚气并没有什么不好。那时我对一切也很满足。当年全校考研的人无数,而选择上海的院校的只有我。因为他们都被“大上海”这三个字吓坏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消费超级高,上海人排外,语言不通……而我就想来看看大上海是否真如影视剧中这般。
仔细算来,距离我第一次到上海已经满九年。记得2009年4月我来上海参加研究生复试。当时联系过自认为是好朋友的朋友,结果,发现友谊这个东西有时候很假。下了火车,我整个人都是蒙的。还好有高中同桌萍儿来车站迎接。那是第一次见到和乘坐地铁,就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分不清楚路线,方向,只知道要去往何方,却不知道脚下的路该怎样走。一路小心的跟着同桌,生怕自己走丢在大上海,兴奋的感受着好多人,好多车的上海味道。复试结束,带着胜利过关的愉悦,去逛外滩,南京东路。然后,给同桌,给室友打电话,就如地铁上的这个90后大男孩一样,兴奋的诉说着自己看到有限的上海的种种。恨不能把所有的见闻都一咕脑儿倒给他们听。如果不是心疼电话费,估计聊上几个小时都不嫌多。
来到上海这个城市,便深深爱上,然后未曾想过离开。研究生毕业后,顺利拿到了上海户籍,找了份工作,就算留在上海。那时自己很满足。工资真的很低,跟今天的小伙子实习期工资一毛一样的。但我每个月都有结余。我并不认为拿这样的工资的我生活在上海有什么问题。后来结婚,老公去武汉上班。公司不错,待遇很好,如果留在那边,三年内买房没有问题。但,我不想离开上海。虽然我知道如果留在上海,我们可能十年也买不起房子,但我舍不得离开。我留恋上海干净整洁的环境,留恋虽拥挤但有秩序的交通,留恋同济的樱花,留恋曾经帮助我的朋友,我甚至开始留恋我听不懂也学不会的上海话和虽“小气”但讲规矩的“上海宁”,留恋我放不下的上海梦。对这座城市了解的越多,就越舍不得离开。于是,我们新婚后便是近两年的两地分居。如果一定要让我在老公和离开上海这件事情上选择,我可能……好吧,还是直接说后来吧。后来老公把工作换到了上海,我们夫妻团聚。然后,再多的人劝我为了住大房子,为了离亲戚更近,到别的城市多好,我都在内心告诉自己坚定信念留在上海,因为上海真的很好。
是的,上海真的很好,但房价真的很高。有时候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女儿,想着不能给她一个漂亮的,粉刷成粉色墙壁,装点着无数毛绒玩具的属于她的房间时,心里总是充满愧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太自私,是否要像别人说的那样,到一个二线城市,买一个大房子,然后优哉游哉,慢腾腾……但看到她灿烂的笑脸时,我又意识到我的选择是对的,因为我给她的可能不是一个大房子,但在我看来,这一定是一个可以更好的看世界的起点。因为,上海真的很好。 不管别人是否认为我“崇洋媚外”,贪慕虚荣,自作自受,或者怎样。听着小伙子接近四十分钟滔滔不绝的电话,望着座位对面玻璃里面的自己的影子苦笑,然后发自内心开心的微笑:自己选的路,哭着也要走下去。大不了多苦几年,没什么大不了。
来了上海就爱上了,不想离开。在很多事情上,我常犯选择困难症,偶尔朝三暮四,唯有选择在上海生活工作这件事,我是坚定的。虽然,想到在上海买房这件事,我很头疼,也沮丧,但我会努力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