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8月14日晚,距离睡觉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随着思路输出一些最近的想法。
这是我停更微信的第三天,这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想在社交媒体或者是说网络世界,拥有一丝丝影响力,希望有自己IP的个体,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杀”,有自暴自弃的嫌疑。
但是,这三天的每一天,我都过的很充实,甚至会恍惚网络世界的真实性。我每天六点准时起床,然后针对主题阅读的书籍啃,保证每天有三个小时规划在学习上。
以前没有这么的笃定过,自己的天赋就是学习和思维能力,与其说是热爱学习本身,对大道哲理的追求和思考,不如说是对自我成长强烈的渴求。
读书也好、学习也罢,都是成长自我的一个途径。
彼时,在书本的便签里写下两句话:
付出、付出、极致的付出。(想要的多,必须付出更多)
大部分人舍不得投入和付出,因为时间太长回报是未知数;大部分人努力的方向是希望快速拿到结果的捷径,这样看起来是一种聪明的方法。只有少部分人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打地基。而我,选择成为少部分。
一个人要有所改变,什么能起到关键作用吗?
一个是时间(珍视时间)
一个是自己(懂得自律 知道取舍 时间管理 自我管理 等等与自身相关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有句话叫做不要低估十年内自己能做的事情,十年的时间足够让你成为理想的自己。但,如果光这么理解这句话,很容易沦陷在鸡汤的意淫里。
它有很多前提需要考虑进去。
思考人生的意义和面对真实的自己
重新二刷了一遍《无问西东》,它确实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片子,虽然有人抨击它过于理想主义,有撒鸡汤的嫌疑。
喜欢那个年代的风骨和信仰,专属于那个年代的热血青春;这后来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充满焦虑和迷茫,不知他们是否也有,和我们思虑的问题应该是不一样的吧。
去年我喜欢沈妈妈讲的一段话,而今年最有感触的是吴岭澜教授,回忆里的一段: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
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
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大部分经历也告诉我,这非常有必要,虽然它看起来很矫情,甚至在务实者眼里都是虚无缥缈的,而我非常认可思索生命和探索自我的价值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功课。
电影中的四位清华学子,跨越了一个世纪,走的都是一条自我觉醒的路。
在哪个组织大于个人大于一切,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年代背景下,敢发出自己的声音都是勇气的表现。而他们却做到了。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教授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自我意识的觉醒;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物质的丰富或成就的高低,而在于自己的真实。
你真的了解自己,知道生命所属!
杨绛的父亲曾经问她:“三天不让你看书,你会怎么样?”
“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
“一星期都白活了”
所以,她乐此不疲的做了一辈子的学问,这个一辈子里面,她坚守了很多,放弃的更多!而她的一生,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很多人,最重要的把自己这一生活的无比丰盛。
活在清晰的人生道路上,无异于是开启了人生美好的活法。
这并不是一件轻易能做到的事情,有的人花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大半辈子,才明白自己。
目前的行动,参考一二
尽可能避开太多信息干扰,给自己更多独自思考、面对自己的时间。
阅读,是遇见自己的过程
输出,是了解自己的途径
持续前行,持续探索,永不气馁。
我会一直向前,但要学会摆脱他人对我的影响(非良性的影响),我有一点修炼的非常不好,就是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不敢释放真正的自我。
也许这个向前,包括停下来给自己一段完全充电的时间,也许是给自己一个间隔时间,尝试一些新的选择,也许是把拥有的一切重新审视、继续打磨、换个思路重新启程。
这是我走在自我觉醒、自我探索的第三个年,我比以往更了解自己,优势和劣势、性格特征、脾气秉性、兴趣爱好、精神追求价值观……;我相信只有努力走向一条认识自我的路,回归内心、回归本性的选择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才不枉此生。
题外话:
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做出最心动也最符合本性的选择,但人生并非事事如意,能够顺遂本心。况且一个未经雕琢的初始人设,未必你能接受,所以我们才要成长、修行自己。目前,这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我知道用什么方法“对付”自己。
比如:我喜欢追求新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和跃跃欲试,我享受热爱带给我的一些福利,但是我,需要专注的时间来锻造自己核心能力,就必须主动切断一切引起好奇心的事物、各类信息来源。
比如不喜欢一成不变和按部就班,这样会让我自己觉得是一架自动自发没有生命力和思考能力的机器,而对生活和工作失去感知。但我的工作性质比一般的职业更强调制度和规则,所以,时常会在工作中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创新和刻意破坏规律的举动,并不是想搞破坏,而是努让自己尽可能爱上工作 ,让它更有趣味性,可能要换个思路了。
最近一件事的经验教训,让我明白一个很重要的规则:任何一个领域,或者职业,都有它既定的规则和前人几经探索试验留下来的宝贵经验,无论怎样的创新和变革都不能违反这最基本的东西,这是底线,也是最重要做事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