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10月的某个中午13点
地点
小区附近开业多年的河南面馆
人物
老板、厨师、另外三桌的四个男人、我
起因
下午准备去邮局寄些东西,为什么选邮局,因为距离近、网点多,关键是速度跟“四通一达”的快递一样,送到老家隔日即达,但价格比这几家快递不知便宜到哪里去,9.5kg总计才24块钱。中国邮政,良心包裹。
假期的毛病就是睡的晚,起的更晚。正午已过,饭还没吃,肚子咕咕直叫的厉害,眼看就要腿抽筋脚无力两眼冒金星了,得,先去吃饭,吃完再寄,反正邮局下午4点半才关门。
经过
假期倒是有个好处,大家都腻了眼前的苟且,要么去找远方的诗和田野了,要么提前俩月抢票回老家去见爹妈了,这时候出来吃饭就没什么人,平日里要排队等位的小饭馆,现在进店马上就能吃。
吃饭永远是个世界难题,就算全球粮食产量再多,也解决不了吃饭难的问题,这不是粮食够不够的事儿,主要是选择困难症的根儿。但在饥饿难受的状态下,选择就容易变简单,只要不忌口,逮着哪个吃哪个。
我径直走到这家“河南烩面馆”,店门半开着,透过玻璃看到不少空桌位,便把车停在门口,拔了钥匙上了锁,三两步踉跄着进了店。小店的装修跟三年前相比,乱了、小了、随便了,半年前就听他们说房东不租了要搬去别的地方。第一次是跟着Maggie和Bill来吃大盘鸡和羊肉烩面,听Maggie和老板嘻哈的操着河南话聊天,自带喜剧效果,但最后买单的时候,套了半天近乎,也没把零头给我们抹掉。
后来经常和Yilia来吃,吃了几次烩捞面,感觉比汤面好吃,就每次来都点一份“烩捞面”,一份羊肉烩面。从没好意思跑后厨看人家咋做,从端上桌的面相来看,大概是先将烩面煮好捞到碗里凉一会儿,一边点火起灶,油锅热好,两个鸡蛋搅碎下锅,煎至嫩熟,铲出备用,再把葱花姜丝蒜片炝出香味,将切好的西红柿丁、青椒或圆椒片、木耳、洋葱、蒜薹入锅翻炒,只消三两分钟,待炒出鲜汁,把煎好的鸡蛋回锅翻几下,关火出锅,盖到刚才煮好的烩面上,最后端到饭桌上的,就是美味可口营养丰盛百吃不厌好看又好吃的“烩捞面”了。
这天中午,就吃的这个。
这个时间,旁边只有两桌人。
正右方是三个小伙,看样子二十出头,一人一瓶啤酒,有说有笑的等饭,听得出,是河南话。眼看啤酒过半,菜来了,上菜的是老板他爹,端的是一份大盘鸡,上边黄澄澄的掺着些土豆块。三人开吃,目不转睛的盯着盘子里的鸡肉,当然土豆也不会放过,边喝边吃边说话,菜毕,连喊老板加了两份面,拌在碗底的浓汤里,看起来好吃至极。仨人手机都放在桌角,整个吃饭过程,没一个人看过手机。
两点钟方向,是另外一桌,只有一个人。从T恤上的logo看出,是“饿了么”的外卖送餐骑士,大概是假日的外卖少,中午早忙完开始吃饭了。中年模样,中等身材,皮肤略黑,吃一碗大份烩面,低头玩着手机,右手拿筷子夹起一团面大口放进嘴里,左手熟练的划着桌子上的手机屏幕,受距离、光源和角度所限,我看不清他是在刷新闻、看小说还是在看段子,只看得出很认真。他手机放在桌子左侧,整个吃饭过程,视线没离开过手机。
我就坐那儿,等我的烩捞面,顺便看他们吃饭、聊天、玩手机。
我从进门入座那一刻就开始心慌,看看两只手,摸摸衣口袋,手机竟然没带!叫完面,如坐针毡,忐忑不安,等饭的时候,怎么能干坐着呢,这样太傻了吧,应该趁这个时间赶紧把上午的朋友圈刷掉,刷完再看看微博有没有新段子,哪个明星又出来撕逼闹离婚了,头条有没有劲爆的大新闻大事件,哪个城市的房价又特么涨了,秋凉了是不是得赶紧淘几件新款的外套……
越想越慌,发现没有手机真没法活,幸亏身上还带了点现金,要是没微信和支付宝连饭钱都付不了,心里太难受太煎熬了,有人给我发消息收不到回复怎么办,重要电话漏接耽误事儿怎么办,错过了当天的热点怎么办,微信上联系不到我怎么办……
结果
心慌的厉害,我用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风卷残云般吃完,顾不上擦嘴,疾驰回家,抓起手机,快速解锁,然而,屏幕上只亮起仅有的一条消息,“招商银行信用卡提醒您及时还款”。
后记
有时候,手机对一个人而言,就像患了风湿的大爷的那条秋裤,一年四季都穿的习惯,偶尔脱下来一次,会刺骨的难受。
有时候,手机又像中年发福的胖肚腩,慢慢总觉得习以为然了,若是忽然有一天不小心减掉了,仿佛又真的如释重负。
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21:30,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的关灯时间。你说,会不会有一天需要“手机一小时”的关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