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从老家回来,都过了快半个月了,先生跟女儿说:“宝宝,你明天给奶奶打个电话吧,奶奶对你离开那天不让她亲,不让抱,一直耿耿于怀呢。”
我跟先生说:“她老人家都快八十了,跟一个五岁的孩子计较,都不知道说什么了。而且这件事情女儿告诉我原因了,我觉得孩子没有做错。”
女儿已经五岁多,今年国庆回老家,与她的爷爷奶奶算是一次她懂事以来最正式的见面。算起来他们一共只见了三次,一次是四个月大,一次是一周岁,那两次的见面,女儿完全没有记忆。而后的几年,因为路途遥远,孩子太小,担心不适应贵州的天气,一直没有成行。而这个国庆假期较长,天气变化也不是很大,所以特意带孩子去看望一下二老。
不想此次探望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甚至在我们临走前,奶奶泪流满面,伤心地让人不忍直视。
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这个不常见到的孙女,爷爷奶奶肯定是疼爱有加,更何况这么多年来,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和高龄原因,爷爷奶奶因为从来带过孩子一天而内疚不已。
我们还没到家,爷爷已经把小孩子爱吃的零食,巧克力,水果准备了一堆。
而奶奶因为常年关节疼痛,导致腿脚不便,已经好几年没有下过楼,她对待孙女喜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亲亲,抱抱。
这大概都是老年人对孙辈表达爱意最直接的方式。可是对于一个孩子,而且是不常见面的孩子,除了血缘上的纽带,爷爷奶奶对她来说,真的就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家里人而已。这样直接的方式,次数多了,让孩子从最开始的亲近到慢慢的反感。
记得我们到家的当天晚上,女儿问爷爷要了纸笔,趴在床上画画。奶奶趴在她旁边,怎么看都看不够。女儿每完成一幅小画,奶奶都会拉过她,在她的小脸上响亮地亲上一口,然后由衷地赞叹说:“哎呀,我的宝宝真的好厉害,画画画的真真好!”
那天晚上,女儿画了十几个关于水果的画,奶奶“奖赏”了十几个吻。
第二天开始,女儿开始抗拒奶奶的亲近,甚至跟奶奶产生对抗。
而所谓的对抗就是奶奶问女儿:“宝宝,你是喜欢爷爷还是喜欢奶奶?”
女儿没有回答。
奶奶继续说:“看来是不喜欢奶奶了,都不跟奶奶说了。”
我后来问女儿,怎么奶奶说不喜欢她?女儿有点生气地回我:“我没有说不喜欢奶奶。”
但是接下来的几天,女儿明显不喜欢跟奶奶亲近。
我知道,作为一个快八十岁的老人,她的内心是失落而沮丧的。她不明白,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孙女的回归,第一天晚上还相处愉悦的祖孙俩,为什么还没有两天,就让孙女对她不理不睬了?
对于一个从小主意比较大,思想很独立的孩子,我们无法左右她的思想,只能告诉她,爷爷奶奶是爸爸的爸爸妈妈,我们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
女儿虽然没有对奶奶做出什么激烈的冲突,但是明显的,她对奶奶采取的就是躲避。有时奶奶问她什么,她也假装没有听到,或者离开。
等到返程那天,奶奶早早地坐在沙发上,看到我们把东西都整理完好,她再次跟女儿发出邀请,让奶奶亲亲,抱抱。
女儿却远远地躲在门口,不管大人怎么催促,就是不肯去奶奶身边。
奶奶瞬间泪流满面,伤心地说:“是不是看到我没几天好活了,所以宝宝都不敢靠近我?害怕我啊?”
这都哪跟哪呀?
我只能强拉着女儿走到奶奶身边,安慰了她一下,但是内心里却有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老人家为什么非得强迫孩子亲亲抱抱,才觉得是爱意满满呢?
我虽然内心不认同老人的这种表达方式,但是不管怎么说,孩子让她伤心了,我还得跟孩子谈谈。
在路上,我对女儿说:“宝宝,妈妈今天要批评你一下了,我们马上就要回去了,怎么不让奶奶亲一下?你看奶奶都伤心地哭了?”
女儿拉过我,靠近我耳朵,小声地说:“妈妈,我不喜欢奶奶亲我,抱我,奶奶身上有一种味道,我不喜欢闻。”
我明白了,奶奶常年关节痛,一直涂抹各种药膏,所以身上总是有各种药味缠绕。
我拉过女儿的手,摸摸她的头发:“原来是这样,妈妈理解你了。不过你可以跟奶奶说,奶奶,我们可以用握手代替亲亲,也许奶奶也能接受,对不对?”
我本来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了,毕竟没有一个成人会跟一个五岁的孩子去计较这么一件事情。可是谁知过了这么久了,她老人家却还沉浸在这件事情上,久久不能释怀。
我问女儿,要不然给奶奶打电话,安慰一下奶奶?
女儿的回答却是,我不打电话,我不喜欢奶奶。
年幼的孩子还无法理解老人的方式,但是显而易见她对这样亲热的方式是不能接受的,甚至对这个人也反感了。
对于一个五岁的幼儿园大班孩子,他们的心理已经觉得自己长大了,会下意识地拒绝大人的拥抱和亲吻。更何况,孩子的奶奶对于她来说,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有血缘的陌生人。
孩子抗拒拥抱并不意味着放弃亲近,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拥抱和亲吻并不是唯一的一种,要想孩子接受,就需要用孩子认可的方式。
如果我们对待一个有思想的孩子,用一个成年的方式来爱TA,是不是大人可以避免尴尬,孩子又乐于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