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俨然成了民之铁律,道德准绳。或许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愿这是一个民族阶段性的存在。
水荒,近几年在岛城这个靠海的城市,突然变的经常起来,原本不应该出现的,但事情还是现实的发生了,今年貌似特别严重。
水荒对于民众,信息来源大多来自于媒体,报道中的这里水塘干涸,那里井水枯干,甚至有些地方饮用水都成了问题。其实对于城里人,这些触目惊心仅仅就是万千新闻中的一个普通的存在,接收到之后,就是知道了这么简单,因为自来水供应完善的城市系统,让人们感受不到那种赤裸裸的现实冲击,影响不到他们的生活日常。大多就有了事不关己,我行我素的行为表现。
只有到了农村,到了很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山村野地,才能真正感受到新闻里的血淋淋的真实存在。
结婚五年,媳妇家紧靠沽河,之前听闻每年水库都会放水泄洪,迎接雨季到来,沽河两岸迎来久违的捕鱼狂潮(泄洪时从大水库里冲下来好多鱼),好玩的自己一直期待着赶上这么一次狂欢盛宴,可是,五年了,印象中好像只放过一次水,也没再见那描述中的宏大场面。最多见的是近年沽河里的流水变成了星罗棋布的浅湾,绵延数十公里看不到流水,只有那几个星星点点的水汪还证明着河的身份,原本宽阔的河道,变成了草场,间或看到牧羊人若隐若现,俨然到了蒙古草原。
最直观的缺水表现,是井水。之前家里的水泵上水很快,水流很大。再后来经常听说井里出不来水了,再后来换了深水水泵,奈何井里无水,和水泵有什么关系。之前铺设的自来水系统,每天还定时放水,现在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压根没有水。用水,要到几个村里难得能抽上水来的邻居家去运。更别说浇地。之前地头五十米一口井,水量充足,庄稼也有保障,现在井还在那里,但大多都成了枯井,浇地成了正经事,类似城市买房子摇号,往往排一天号,终于到了,水又不够了,需要再过一晚上,让它攒一攒。没有水的供应,还谈什么收成,加上粮食价格不给力,一片苦不堪言。
记得我们老家的山地岭地,那才是真正的靠天吃饭。本来不那么肥沃的土地,往往是我们负责种,老天负责收。印象中经常在炎炎夏日,跑到要干涸的水库,在最低洼的地方挖一个深坑,用水桶集起来用车运到地头,就像计划经济一样,计算着有限的水怎么分配,看着那奄奄一息的马上要枯萎的庄稼,只能无奈的叹息。
这次回家,路两边无端的多了一些黄叶,原本属于秋天的景象,提前到来,原来是因为过度干旱,经不起这几天大风的摇摆,纷纷落下,提前来了一把秋的印象。
反观城里的生活,依旧能见到哗哗直流的龙头,常见的洗手一吨水,洗衣半车水的浪费。在那里只有新闻,对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这一次,作为自来水源头地的水库都要干涸了,或许,到时城里的生活也要受到影响,想必到那时,人们才能真正的体验到缺水,原来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