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玉树盈阶,家族冠绝六朝,愿外族再无入侵
王勃: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在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登上皇位的第二年,诗人王勃就曾借助《滕王阁序》很谦逊地告诉世人:“芝兰玉树”、“孟母三迁”!虽然我王勃不象谢家子弟那样有芝兰玉树的风姿,但年幼时,父亲也曾经择邻而居,使自己受过良好的教育,本人很高兴能与参加宴会的各位名士嘉宾结交。
王勃用“谢家之宝树”比喻像东晋名将谢玄那样的好子弟,用“孟氏之芳邻”赞誉参加腾王阁宴会的诸位尊贵宾客。
谢玄及其子弟、谢氏家族,在东晋政权拥有的军政实力,绝不亚于其“玉树临风”的形象气质。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时,谢氏最为兴盛,一时人材辈出,声誉鹊起。尤以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的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惠连这一家族的人,皆名著于史。
为了击败前秦入侵的80万大军,东晋朝廷坚信,只要谢安肯带领谢氏子弟走出东山,就能瓦解北方入侵的强大敌虏,再振东晋国威。
而谢安选将破秦,举荐的青年才俊,却是自己的侄子谢玄。
01
谢安任人不避亲,推荐谢玄
那时候,前秦的强盛主要仰仗君主苻坚的统治。晋军在与前秦的交战中处于劣势。一些战略要地,比如广陵,缺乏良将防守。
谢安便不顾他人议论,极力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镇守广陵,负责长江下游江北一线的军事防守。
谢安自己也亲自统领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
谢玄不负叔父重托,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何谦等人,并训练出了北府兵。
在紧随其后的两三年间,前秦苻丕、苻坚分派十七万斜人,多次进击东晋诸城,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五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应敌。谢玄四战四胜,全歼秦军。
淝水河畔,双方决战。
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晋军取得了这场战争的全面胜利。
后来, 陈郡谢氏一跃而起,成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 后世还将淝水之战后方指挥的谢安,前方领兵作战的谢石、谢玄、谢琰,谢氏一门诸多功臣,写进了史籍经典里。
02
郗超不以爱憎匿善
《世说新语》·识鉴第七*
郗超与谢玄不善。荷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履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故事讲的是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领袖前奏苻坚南侵时,谢安推荐谢玄,朝野持怀疑反对意见。
当时中书侍郎郗超也认为谢玄有才,不会辜负重任。于是谢玄被任命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监江北诸军事。后来他的“北府兵”连破符坚军队,直至淝水之战,大败苻坚。
【译文】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符坚打算灭亡晋朝,已经占据了梁州、歧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符坚,人们私下里很有些不赞成的论调。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让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各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郗超认为,不可以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在郗超看来,谢玄一定能完成北伐的重任,它的依据是和谢玄一道在桓温府中共事时,发现谢玄用人能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从这些事推断,认为谢玄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
郗超的预言果然如此,淝水决战之后,前秦随之灭亡。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故土。
不久以后,丞相谢安离世,前线主帅谢玄退隐,战局转为守势。
谢玄捍卫家国挽救危亡,却怎么也预料不到他和他创建的“北府兵”,不仅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而且奠定了南北朝,更奠定了谢氏家族一流门阀的地位基础。
淝水之战是一部陈郡谢氏家族丰功伟业的发迹史,以至于我们的华夏汉文明没有因北方蛮族的入侵而彻底灭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