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写成长记录之前,我先做了结构化复盘,算是对自己这十天共读营活动的一个要点式的回顾、总结和反馈。但是我并不想直接把这个结构化复盘直接当作完成任务交差,因为关于成长记录,我更想分享的是这次收获的最大心得:耐心。
《见识》中有这样一段话:“人在运气不好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慢下来思考,有耐心地做事情”,还说“摆脱坏运气的关键是耐心,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我把“运气不好”也广泛地理解为事情不顺,或者没有如愿达成目标等等情况。
当时我在第3天写作打卡的时候,为了查例子资料,特意去查了杜鲁门这个我不熟悉的历史人物。我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前美国总统是一个乡下来的土鳖,在完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耐心地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练习脱稿演讲,坐火车在边远山区巡回演讲,最后打败有力竞争者,制造了1948年的总统竞选惊天大逆转的历史事件。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不管当前处于怎样的劣势,你依然有可能去改变一件事的结果,你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去做好眼下的事情。如果杜鲁门因为被所有人看衰,因为不获党内支持,干脆放弃竞选,什么都不做,那后来还有他什么事?更别提创造历史了。
而我自己在十天的共读营中,也遇到了事情不理想的情况,正是耐心让我克服了问题,我就讲讲我是如何践行耐心这件事的吧。
一、遇到问题
我共遇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在第1天、第2天打卡完,我发现不对劲了。为什么别人都是展开一个点来写,自己却写成了每章的要点总结呢?
第二个:第3天、4天、5天……为什么我的文章在班里拿不到高票数呢?
每天都看到别人写的很好,也看到很多人都获得了优秀和最佳,自己的文章却在班里都无法脱颖而出,这对于一个在写作上还有点追求的人是不能觉得无所谓的,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我感觉自己卡在了一个写作困境里。
正好第3天写的是关于耐心的主题,吴军的话触动了我,杜鲁门的故事也启发了我,我便告诉自己要耐心,只要用心去写,想办法提高,我仍有希望。
接下来就是我沉下心来,回到写作的问题上找原因,和想办法提高的过程。
二、发现问题
第一个问题:显然是我没有真正理解共读营的要求。
第二个问题:显然我的文章没有打动读者。
三、找到原因
第一个问题:我重新阅读共读营要求,分析其背后的逻辑,然后发现是自己没有读懂读透,产生了方向性偏差。而导致这个偏差的,是自己没有像以往那样,提前做好系统性的主题规划,而是当天才确定当日主题。
第二个问题:因为自己每天都有阅读班上同学的文章和今日优秀和最佳文章,我发现在最开始的几天有一个趋势现象,就是大家都喜欢讲自己的故事经历,而这样的文章的确很打动人,因为它会拉近人们之间的情感距离,产生信任感,也满足人性对别人故事的好奇心。
四、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停止了动笔,而是先回到起点,重新梳理一遍全书,确定下十天的写作主题规划,展开系统性写作。
第二个问题:我去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写自己的经历故事的好处是容易打动人,但十天都这么一个套路写好不好呢?不好的地方可能是会使得自己的思考面和写作面变得狭窄。我也可以尝试去写这种类型,但是不要局限在这一个类型里,每天都去尝试些新的写法,并可以将自己的故事和引经据典结合使用。
五、结果反馈
第一个问题:因为提前确定了每一章要写的主题,所以只要前一晚过一遍,当天上午想想怎么写就可以了。到了第十天的时候,十个点也很容易展开。
第二个问题:我每天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写作,有故事型,总结归纳型,理解型,思考推论型,黄金圈型,干货型等等,而且在文章中既有自己的故事,也有引经据典。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写作乐趣,思路也越来越活跃。第7天的文章和第9天的文章都在班里获得了高票,第7天的文章还获得了当日的最佳。
六、方法总结
这次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总结出以下3个方法:
1、心态——耐心
光是老想着“为什么这样”是没有用的,光是羡慕别人也是没有用的,这时候最重要的事是提醒自己耐心,把目光回到问题上来,着手解决。
耐心放首位,先有耐心,再有行动。
2、写作——系统、尝试
写作要提前规划,首先要确保对要求的理解正确,其次要站在整本书的格局上去看每一章,找出一个总的主题,再找每一章的点,不要孤立散乱的当天写当天读的内容。
在具体的写作方法上,要勇于多尝试,这样的好处是于人于已都会有新鲜感,带来写作的乐趣,同时也是一种思维上的锻炼,避免习惯的惰性。
3、复盘——每日
多看别人的文章,看到好的要去总结别人好的点在哪里,再回头看自己的,找出差距。并且要去独立思考,即使是所有人都做的事,你也要去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然后找出适合自己的路子,不要完全照搬。
我相信在其他目标上,也可以继续践行这三步方法。
“顺境不惰,逆境不馁,以心制境,万事可成”,只要有耐心,就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