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总结:个体如何面对宏观的不确定性

回顾整个2023年,宏观层面,超预期的事件频繁发生:年初市场预期国内经济会有大规模刺激计划,然而并没有;预计房地产市场解除限购措施会稳定房价,然而并没有;预计中美关系会稳定,外资停止撤离,然而并没有;预计A股企稳回升,然而并没有;预计俄乌战争会在2023年结束,然而并没有;平静许久的巴以冲突大规模爆发……

我对宏观层面的总体感受是:
不确定性是唯一的确定性。

为什么呢?我认为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一是根本原因:不确定性来源于全球化的成本开始兑现的过程。
二是技术原因:信息带宽增加一个量级,放大了情绪效应。

1.全球化的成本是什么

冷战结束以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了20余年。这20年是冷战造成的分裂之后的修复,人们情绪的爆发和全球化贸易的经济利益叠加在一起。因此,全球化在这一阶段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然而,过去的成就种下了失败的种子,物极必反。

全球化使得吸纳主要就业人群的欧美制造业向东南亚、中国等地区转移。企业家、高管为代表的精英阶层在全球化的收益中分配占比太多,产业工人不但没有分配,反而因为就业率下降导致收入下滑,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
欧美产业工人的收入下滑,这就是全球化的成本。

2.全球化的成本如何兑现?

欧美产业工人的政治诉求逐渐体现在选票上,这是欧美极左思潮(平均主义、自由主义)开始更多被接受的原因,也是欧美开始收缩和转型的根本原因。全球化的成本开始兑现。

由于欧美的战略收缩和保护主义政策,其他地区的关键决策人自然而然得出“东升西降”的判断,从而作出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姿态。2014年,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是这一判断下的一个试探行为。欧美并没有大规模干预,这更是加强了普京“东升西降”的判断,于是才有了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全球化的成本开始放大。

全球化成本的兑现和放大,实质是一波人的利益和另一波人的利益冲突的过程,人终究只是人。
关于全球化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全球化降低生产成本带来的收益,会弥补全球化的成本,所以全球化不可逆转。目前只是在前进过程中调整方向,以全球化2.0的形式再次出现。

3.信息传播速度的增加,放大了情绪效应

信息的带宽决定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尤其是短视频的出现,让信息传播的效率提高了一个量级。短视频之前,人们传递一条信息不过是一个文件,大约0-10MB;短视频之后,一个视频至少100MB。

一条俄乌战争的新闻,远比不上血肉横飞的战场、满目苍夷的城市的视频带来的震撼,这种情绪经过很多人的放大,影响力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政策。

信息化时代,全球的每一个人都被织到了一张巨大的网上,远处的一个波动,迟早会传递过来。每一个波还可能会叠加,产生更大的影响。墙是挡不住的。

因此,技术条件上,带宽的增加放大了情绪效应。

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被迫连接到世界的大网上,如何面对宏观的不确定性呢?

摸清自己几斤几两,看清天花板,比什么都重要。

1.内省自己,摸清自己几斤几两

什么挣钱就干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站在风口的猪能起飞,摔下来也是真的疼。为了确保潮水退去以后自己没有裸泳,请在下水前给自己穿上泳衣。

认清自己能够为社会提供的独特价值是什么,就是在给自己穿泳衣。这种独特性的价值,是他人通过培训也无法获得的,无可替代。如果你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那就是在裸泳。

认识自己,很难,但必须走这一条路。找不到方向没关系,只要开始走,路自然会出现。只有摸清自己的底牌,才能够知道未来什么样的牌适合自己,从而在牌局上赢得主动。

2.认清大势,看清天花板

知道行业天花板在哪儿了,就不要盲目追求高增长;知道人口开始负增长了,就不要去考师范大学了;知道消费降级了,就不要做轻奢品了;知道全球化换了形势了,就不要做传统外贸了……

认清大势,看清天花板,结合自己的底牌,才知道自己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未来的空间在哪里,怎么去规划未来也就清晰了。

2024年,祝愿我们都能内省自己、外观天下,穿过不确定性的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