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骏马
这两天,两个人的思维方式影响到我。一个是万维钢,一个是梁宁。他们是谁不重要,他们的思想理念很重要。
万维钢说:一个写作者要把读者当成“服务对象”,读者想要的是“有用的”知识和有趣的“思想”,而不是有趣的知识和站队的思想。
话刚落地,一股电流转遍全身,令人混身发冷。迅速审视,推送的每一篇文字,是否存在不切实际的误区,是否传递过哗众取宠的东西,是否误导过读者,是否买弄过什么。从头到脚,扫描一遍,长出一口气,还好,离这个标准相差长江黄河的距离,放心了。
梁宁说:“一个人要有产品思维,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产品,都可以用五个层次分析和对照。”
第一层,感知层。一部苹果手机,拿在手里,它的设计、质感,第一眼你就能感受到品质的好坏。一个人,你看到他的第一眼,TA的身材、相貌,谈吐,穿衣搭配,可以感知到TA的品味。一篇文章也是如此,你可以从文字感受到背后写作的人,TA的思考、内心和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第二层,角色构架层。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角色里,逐渐被角色驯化。过去20多年的军旅生活,我的言行举止,说话办事,思维方式都受限于这个角色。所做的一切,都要符合身份认同,不断向军人身份聚焦靠拢,否则会掂量自己说话是否出格,行动是否拖沓,不自觉的跑回那个坚硬的壳里,一次次反省对照。
生活中,凡是角色与角色对接,永远也别想达成彼此的了解,因为各自在极力扮演自己的角色,整个人会被牢牢控制在设定好的角色里。
其实,这么久,自己的文字都没有找到他最好的角色,所以天马行空,所以自由自在,坦然于内心足够的真诚。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它包括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的资源都不相同。进入这个层面,没有人能判断另一个人未来的走向,未来的成就,将来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层面,存在巨大的变量、变数和不确定。正如自己的文字,其实我不知道它呈现怎样的状态和方向,只是持续的写,不断的发送,期待时间给出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
第四层,能力圈,第五层,存在感。这两层进入更深层的关系,成为一体,成为一个人真正的内核,他们彼此交织,无法分离。
这个内核,是一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为什么而存在?什么状态下存在感会得到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他让自己不爽或者烦躁?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动物的状态、情绪,都关乎它的生存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一只宠物狗为什么对主人摇动尾巴,因为饥饿,生存需要驱动它必须做出人类欢喜的样子。如果它吃饱了,会躲起来睡大觉,不会费劲的去做任何高难度动作。
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机关算尽,上窜下跳?因为存在感没有被满足。动物只要生存条件满足,它就很愉快。但人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他们要在婚姻家庭中找到存在感,还会在职场中,行业中,社会影响力中找到存在感。每个人像生存驱动的动物,向外不停的寻求着自己的存在感,确认自己的存在感。一个人为强化存在感过程中,左冲右突,左右互搏,扩充了自己的能力圈。
如果一个人明确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存在,就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能力图,改变自己的资源,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
依照这五层理论,我迅速给自己画像。这五层,当然最在意第五层。通过文字我在寻找自己的定位,自己目前不受限于任何角色框架和设定,所以更容易迷失方向。从某种程度上,也让任何角色成为可能,但我更希望找到自己最热爱的角色。
摸索中,找到寻找角色的工具——写作。我在一篇篇文字中不断找寻,找寻当下看不清的存在。找到了万维钢,找到了梁宁,相信还会找到更多有思想深度的人,我会再一次用他们的理论和思想一一对照,看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未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