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的风,一天一比一天凉了。
村南口的地里,只剩下东边三小块仍长着绿绿的东西。
在那块最小的地里,翠绿绿地生着一片小小的菠菜芽,一个妇女正在沿着地垄用锄头挖沟。
“这是准备浇水用吗?”
“哪儿呀,这是准备埋塑料蓬用的。”妇女仰起微黑的健康脸庞,带着朴实的微笑说。
“别种了,马上就征收了。”
“还没说好呢,不种吃啥!”妇女闻言立时变了脸色。
“村里不都跟大家说了吗?政府要在这里建一所学校,你们村都是真正的受益着,现在时间很紧,等着给娃们建好了明年就能上学了,多好呀!”
“谁说不同意了?多给赔点钱不就妥了?”妇女的话里带着硬气,手上的动作一刻也没有停歇,是一个真正的劳动者。
“我们都是按政策标准赔付的,多出的钱谁来出呀?”
一行几人,很无奈的相视,笑着摇了摇头,支书忙引着他们往另一旁走。
“剩余几户的工作要抓紧做,主要是思想,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我们工作的原则、依据,这也是我们保证公平、公正的唯一标准。”
支书点头认可:“我们都是这样讲的,回头我们再去抓紧做作工作。”
一行人站的位置,刚好在入村的路上,路的东侧,还有几户人家、小片的菜地和几棵萎靡的柿子树,这些都在征收范围之内。村路以西,整片的土地已经征收完毕,农民也已弃耕,剩下零星的几枝菜棚架子,在初冬的冷风里呆呆的站立着。
这个村子已被列入城市框架,距离城市也越来越近,村里的大部分人早已进城务工,有的还开了公司、工厂,进入中产阶层,务农人数已经不多,人均土地面积仅为几分,付出和产出已不成比,更多的人早就期待开发建设,彻底甩掉这块出力且不够吃的黄土地。
中原大地的黄河沿岸,初冬时节的地里已无什庄稼,手头勤快的农人会在自家地里撑起简易大棚,插种一些青菜等短季作物,赚取一点辛苦钱。
年轻人则更愿意进城打工,一个月挣的工钱已远远超出几分土地一个季节卖的青菜钱,更少了些耕作的辛苦。
邻近村小学关闭三年了,多数孩子被送进城里的公办或私立学校,家长期望下一代比自己更有出息。教育不差钱儿,这是一种大势,更是一种觉悟,村民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
几辆进村和出来的汽车在一行人旁边会车,来回礼让着交错而过,看过去,净是宝马、本田和奥迪,不禁交口称赞“现在的农民可比城市人富哇!”
支书说,“我们村还有资产上亿的户呢!在省城和市里有好几处房,平时很少回村。这些经常回来的,也都是有生意,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有汽车。”
“种地的是不是都是妇女老人呀?”
“可不是吗!年轻人都不愿干,更愿打工。有的人家都把地租出去了,自己根本不种,地少,还不够废力气的呢。”
几只灰喜鹊跳到村路旁的树上,叽叽喳喳,象树下的人们一样,热闹的谈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