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208天早安问候。
你有没有这样说过孩子:“叫你吃早饭你不听,空腹喝饮料,能不吐吗?你说说,大人能害你吗,还不都是为你好?下次还这样吗?以后妈妈讲话还不听吗?这会知道难受了,难受忍着点吧。”
这些话,表面上听来句句都是在教育孩子,实际上字字都在“满足自己”。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你正在“疯狂”地吸食孩子的能量。以关心、讲道理之名,来缓解自己的无力。
类似的行为,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你要这样、要那样”,“你看看人家多优秀啊”,“人家比你小都不挑食,你也要学学”等等。
作为大人,当我们遇见有人吸食自己的能量,就会痛快远离。可我们的孩子又该怎么办?
他们还那么小,不仅没法离开家,还无条件地爱着父母,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
大人说他内向、反应慢、脑子笨......他便在内心认定自己是这样的人。大人不开心,板着脸......他便不敢快乐不敢做自己。
假如爸爸妈妈不能及时停止不当行为,孩子不会停止爱家长,只会停止爱自己。
所以,每一个做了父母的人,都要努力强大自己,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进而了解、认识到生活的真谛,聚焦自身。活在当下,在意真正该在意的人和事。
若是父母自己内核不稳,学习再多的育儿知识也是白搭。
父母的暴力行为有很多种,肢体意义上的体罚不过是最直接的。间接的还有口头语言、情绪语言、表情语言、动作语言,只要大人不开心,就迫使家庭、孩子笼罩在压抑、难过的环境中。
父母自己被负能量困住,就强行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的感觉,比被打骂又能好到哪里去?
美国教育部的一个研究表明,负面的语言和环境对孩子影响很大。
国外对此有过专门的研究,说是人脑的发育状态,特别是情绪这一块,主要取决于家庭氛围。爸爸妈妈天天在家里说说笑笑,看书打闹,围坐在一起吃肉跳舞看电影。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感受到的是环境的“高度协作性,高度激励性”,状态会异常地好。
如果孩子一直在这样阳光且情绪高涨的家庭中长大,压力就会非常“弱”,哪怕置身于高压环境下也会镇定自若。相反,如果自身力量被耗尽10000次,他就会彻底“放弃”自我。
孩子的能量一旦被过度吸取,就再也无法焕发出该有的生命力。正所谓:常常是看不见的东西,在决定着看得见的人生。所以,别太关注孩子了,去爱自己,治愈自己,进而做孩子的能量场,而不是吸食孩子的能量。
父母要永远记得以下几个原则:让孩子好好长大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过度担心孩子不语言暴力孩子不用“为你好”的名义控制孩子不过多谈论孩子的未来唯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