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课程下来,一方面感到疲累,毕竟两天都在全程思考,高度集中精力去聆听,讨论和学习,不过,这个体验充实而受益匪浅。另一方面,在赋能班上认识了很多不同背景和行业的小伙伴,大家通过不同的维度分享自己的看法,观点和经历,这些思维碰撞更是一个全新的深度学习的过程。
两天课程触动的点很多,需要逐一回顾和回味,然而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
1. 因为工作习惯的缘故,对逻辑与合理性的重视程度大于人际敏感度,有时会在沟通中过于直接。拆“情商3.0”的时候,秀丽老师推荐的“陈述事件→表达情绪→讲述需求”沟通方法,既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又能给予对方合适的体会,这是我期望接下来可以重点改进的条目之一。
2. 有好几次课堂发言完毕,坐下之后,有种后知后觉紧张的心情。思考之后,某程度上觉得自己的发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过头来在想,如何更有效地表达?例如,想清楚主要观点再说,使之更有条件;又例如,对于有些可能自己清楚但听众可能不太了解背景的做法,可以说得更具体,等等。这些可以在日常中有意识地训练或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