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区后面是个厂区。
这个厂区所属的公司在这附近开了个商场。
因为厂区里都是年轻人,每到下班点,有蹲在路边抽烟的,有坐在商场门口玩的。
昨天我去买饭,看到好多年轻人坐那里,无一例外都在看手机。
手机已经变成了生活必需品,出门可以什么都不带,但是就是不能忘记带手机。
很神奇,只要打开手机的短视频,一个一个的往上滑,时间不知道不觉就过去了。
其实看了也就那样,不看也不会少几斤肉。
但是大家就是忍不住想要刷刷短视频。
每天的时间在这些零碎的视频中消磨殆尽。
如果一个民族的年轻人们都在刷视频,而没有人再去看书,那我们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子。
试想一下,一位爸爸或者妈妈坐在书桌前盯着手机,目不斜视的跟孩子说:“好好写作业啊,不要偷懒。快点写!”
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难道一点都不后怕吗?
当孩子看到我们一住不住的在看手机,他却在苦呵呵地写作业,她是一种什么心情?
很多家长都会这样想:“我是老子,他是儿子,我就该玩,他就该好好学习。”
作为家长好好玩了,孩子真的会好好学习吗?
三字经上面有句:养不教,父之过。
只生养孩子,给孩子提供吃喝,而不去好好教育孩子,就是父母的过失了。
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起码是言传身教。
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做好孩子的榜样,这才是一位称职的家长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每天捧着手机,时而傻乐,时而谩骂。
这让我想起爸爸以前跟我讲过的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名字叫做《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
相信很多人看过这个故事。
从前有个法官,他说:“孩子出生跟环境没有关系,是基因的问题。比如我的孩子,将来一定也是个法官。”
他指着小偷说:“而你的儿子,永远都是小偷。”
小偷很不服气,就跟法官说:“你敢不敢跟我换孩子抚养?”
法官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儿子将来一定是个法官。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看到身边大人的一言一行,性格也发生了变化。
最终大家可能猜到了,法官的儿子因为跟着小偷变成了小偷,而小偷的儿子跟着法官变成了法官。
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这个教育意义非常深远。
他让我们看到了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成长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有孩子的年轻父母们,放下我们手中的手机吧,比起一时的享乐,孩子的未来才更重要,不是吗?
如果因为疏忽教育,孩子在青春期石变得不受管束,无法无天,到时候就不要悔恨当初为什么不能戒掉手机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