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丨五外婆
文/前行者
这几天,从对河西城村回来,心里颇不宁静,一幅祝寿团聚的画面,总是萦绕在脑中,五外婆九十四岁高龄,精神矍铄,身体娇健,口齿伶俐,只是鬓发斑白,除耳有点失聪外,大体与往年相比没有两样,一个十足小巧精致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看到在家门口菜囿里摘菜的背影,当着舅舅的面,我竟然开起了玩笑,怕是五外婆不知道我的名字了,这时我大声喊叫,五外婆你说我叫什么名字,她抬头不加思索的回答,你是振训呀!看来我自作聪明的笑侃是多余的,五外婆的记忆力好,在大家的心中是有数的,难怪舅舅们异口同声地说,她肯定会知道的,这难不倒她,但我在一天的相处之中,尽有隐隐不快,我仔细观察她和前几年相比,还是有些细微的变化,的确苍老了许多,她和我的话语少了,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有点麻木,亲切感在丧失,有点愁绪怅然若失……
因为,每次我探望她老人家,一双粗糙有力的大手,紧紧不肯松开,总是唠嗑家常,嘘寒问暖,提起我多病过早离世的娘亲,常泪流满面,临走时恋恋不舍,挥手致意,我都不忍直视回头。
五外婆,饱经风霜,育有五男二女,岁月年轮写在她沧桑的脸上,老皮疙瘩,老气横秋,一看就是个吃过苦日子的人,在我童年记忆里依稀清晰起来。
我们家和五外婆家是有渊源的,我外公抗战战死后,我亲外婆改嫁,我母亲遭外婆遗弃,成了实际上的孤儿,五外婆收养了她,我母亲在婶娘叔叔家长大,五外婆用她宽厚仁慈的爱,温暖了我的娘亲一辈子,一点都不感到孤单,甚至让我的母亲得了更多的母爱,在我母亲的心中,早己把婶娘家当成了娘家,把婶娘当成了娘亲,五外婆用慈母般的爱给予关心爱护,母亲常唠叨五外婆的好,她用淳朴善良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不张扬,不虚华,不偏心,实实在在赢得了母亲的尊重和爱戴,不是生母胜似生母。
小时候,我的童年假期,一般来说,是在五外婆家度过的,夏季沟渠清澈的流水,曾有儿时的伙伴在水中捉迷藏,抓鱼摸虾,捉青蛙等儿时的记忆。每次只要我们来玩,她会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吃,外婆家前青葱的荷塘,茅草屋袅袅升起的炊烟,农村土灶燃烧的大火,大锅饭菜,历历在目,无不浓缩着五外婆家常味道。记得有一年冬天,家里实在是没东西吃,便把贮藏密封在土坑里来年做种甘蔗,挖掘出来招待我们,当然选的是最粗,最甜的,样子好看的,五外婆的热情,无私,大气,我小哥常提起这件小事,一直暖暖的,甜美存放在心中。
五外婆家离县城近,常种菜在街上卖,换点小钱补贴家用,每次只要上街卖菜都会顺便到我家,送点新鲜菜,遇到逢年过节时,还会送上自己扎的糯米糍粑和米豆腐,土鸡,鸡蛋之类的特产。
我母亲多病,每次手术都牵动着她老人家的心,倒是五外婆多次主动侍奉照顾,母亲临走前,强烈要求回西城娘家住上了一段日子,又重温了她们母子情怀,当然,在五外婆宽厚爱人的教育下,我母亲与其他叔伯秭妹相处的特别好,在几个弟弟家轮流住上十天半月那是不用言语的。
五外婆一生勤劳,善良,相夫教子,五外公好玩,外号“老玩童”,家里的大政方针,都是五外婆当家作主,当时,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情况下,把几个儿拉扯到大并不容易,个个儿女成家立业,晚年儿孙绕膝,孝顺,其乐融融,尽享清福。目前,住的地盘大都已征收,也领取养老金,像城里人一样安度晚年,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好,我总结了一下,五外婆长寿秘诀,简单,心宽,善良,勤俭,系爱心于一生。
农村过去封闭落后,但人家往来密切,亲戚家走动频繁,不象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交往减少,亲情也随之淡泊。
总之,五外婆是我们的亲人,是母亲的恩人,是一个大好人,大恩不言谢呀,我只能用我的方式,经常去探望孝顺她,祝愿她老人家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