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感觉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我喜欢备课,喜欢讲课,却不喜欢反思课。喜欢改学生每周一篇的随笔,却不喜欢改抄抄写写的作业还有练习册。喜欢沉浸在自己的课堂里却不喜欢被外专业的人指指点点来评课。喜欢带着学生去读一些所谓的“闲书”却不想在乎每月一次的成绩排名……
以前在新疆时,专业学习的机会比较少,遇到一个大型的赛课或是专家讲座大家都会疯狂抢机前去学习。现在西安,这样的机会层出不穷,专家们的面庞越来越可亲,风格越来越熟悉,甚至还有很多免费的公益活动,质量并不比收费的差。我却反而少了以前的激动和冲动,多了一些冷静与思考。
想起我的老师的一些言语:现在语文似乎有转机之迹象——“名师”多如过江之鲫,二十年来,他们贩卖无数新名词,新教法,全国招摇,各种“活动”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然而学生素养每况日下,激起社会强烈不满,害了几代年青教师,不读书,不在文本精研上用功夫。那些“名师”本人大都学问空疏,最善自吹自恋!轻浮的世风孳生了轻浮的一代!不少有识之士已不断疾呼,教师素养日下!物极必反,回归本原吧!谁早觉醒,谁就是胜利者!语文老师,文史哲,艺术(音乐,绘画),美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常识……缺哪些都是致命伤。把握自己,相信自己!讲语文不是生物学家解剖小白鼠,八步分割,变成一道道工序,最后,情和意都没了,美更没了!
很巧,在最近中语会换届改选的大会上,温儒敏先生也说出了同样的话,他认为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分量。这种形势倒逼着老师们去读书,去思考。面对各种外部的检查,要保留一丝清醒。面对信息过量的现象,要有自觉,既要接受,又要看穿,不被裹挟……毕竟,读书养性。
两位老先生,都对当前的语文现象痛心疾首,都大声呼吁语文老师要多多读书。我也想起贾玲老师大会小会都会质问老师们读了多少书!这也正是我最近的思考,我们从专家那里学到的是语文教学的技巧,但是他们的技巧建立在他们大量的阅读和深厚的学识上,照搬过来我们很难完全驾驭。正如我今天看到柳雪敏老师公众号里的几句话:
鹰能飞那么高,不就是有一双大翅膀嘛!麻雀很不服气。后来,鹰把翅膀借给了麻雀,想让它去几千米的高空看看,等了半天,没见动静。鹰撩起翅膀一看,麻雀已经被压死了。
简小的寓言揭示的寓意不言而喻。在轰轰烈烈的课改风潮中,在像技工学徒般的对专家的追捧中,我们必须明白,提升语文素养的捷径,除了读书再无他法。倘若书读出名堂了,即使是地上捡的一张烂纸片,我们都能讲出语文味。如果语文功底深厚到令身边人敬佩令领导信任了,还担心别人会揪住你不爱改作业的事情不放吗?还担心外行会对你的课随意品头论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