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点秋香》是星爷最脍炙人口的影片之一。长期以来,我仅把这部影片作为喜剧来欣赏,学完生涯之后,我有一天想起其这部片子,突然意识这明明是一部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生涯影片。
按照生涯发展阶段,生涯发展需要经历生存期——养活自己、发展期——在自己的领域做到卓越、以及自我实现期——寻找让自己幸福的独特价值这三个阶段。唐伯虎在遇到秋香之前,已经诗画双绝,位列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且家境富裕,衣食无忧,还有八位娇妻,显然完成了生存期和发展期的任务。但在这个时候,社会评价和自我认知是不一致的,在他人眼中唐伯虎享尽“齐人之福”,但他自己却过得非常苦闷,发出了“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的慨叹。以宁王派人招揽一事为契机,唐伯虎离开了现有的职业和生活环境。
这一阶段有几个点值得注意,一是唐伯虎在此时的生涯是成功的,但是没有感受到幸福,即不是他个人能力不足,而是个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二是唐伯虎需求的是“知己”,也就是人生路上的soul mate(灵魂伴侣),而秋香在陪太师夫人进香时表现出的“爱心”恰好满足了唐伯虎的需求。
随着情节的深入,想接近秋香,就要有所凭借,也就是自身的优势。这就用到了生涯定位,按照霍兰德理论,唐伯虎诗画双绝,有A(艺术型人)的特质;善于交际,有S(社会型人)的特质;武艺超群,有R(实用型人)的特质,可能还有其他的特质。但是,在生涯初期,可以作为敲门砖、能够带给自己一份糊口工作,往往需要发挥个人C(事务型人)或R(实用型人)的特质,于是,唐伯虎暂时放下了自己A和S的优势,通过“竞争上岗”当了华府的一名低等下人,代号9527。这里面有个暗示——对于职场新人,别人往往不在乎他是谁,其承担的工作也是经常是最低端的。
像许多职场新人一样,初入华府的唐伯虎遇到了生涯适应的问题。他对烤鸡翅、捡狗粪这些事非常排斥,反而偷偷看美女、作画,自我感觉与众不同,但实际却没有满足华府对低等下人的“岗位要求”,也就是说,唐伯虎的生涯初期,并不成功。而这时,春、夏、秋、冬四香根本没有把“9527”放在眼里,王府丫鬟是不可能把自己的终身幸福托付给一个低等下人的,这种情绪通过在秋香房间里的对话表露无疑,在“9527”的身份下,没有人愿意主动关注你的才能,所有才子佳人的美梦不过是意淫而已。处于职场适应期的唐伯虎,既不成功,也不幸福。
紧接着迎来了一个转折,四大淫贼进华府事件使秋香爱慕唐伯虎的情愫濒于暴露,而这时唐伯虎挺身而出,并且展露了自己音乐才华和文采,反而升职加薪,成为华府两位公子的伴读书童,并赐名华安。紧接着,由于替华太师洗脱误杀私塾先生的罪责,又被升为高级伴读书童。这时的他基本具备了成为夫人贴身丫鬟终身伴侣的资格,春、夏、冬香等丫鬟们开始跟“华安”热络起来,就连秋香也慢慢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从“9527”到“华安”,唐伯虎对其职业角色——书童越来越胜任,对期待的生活角色——秋香的恋人也开始接近,差距=秋香心目中的唐伯虎-秋香眼中的华安。这点从冒名唐伯虎的祝枝山被抓入华府后,秋香仍旧对齐非常关切可以看出来。到后面“原来唐伯虎是这样的人,华安比他好多了”一句,道尽小女儿心中理想与现实的纠结。那个梦想中的“唐伯虎”渐渐远去。
然后是第二个转折,宁王带着手下进入华府,从文学和武功两方面对华太师一家发起挑衅,这时的“迷途小书童”华安出手挽救了华府,但却给他自己带来了麻烦——职业角色和生活角色发生了重大冲突。一方面,华夫人对唐家刻骨仇恨,另一方面,秋香对唐伯虎彻底倾心。在华夫人坚持要澄清“华安”的真实身份时,生涯的平衡问题出现了——如果承认自己就是唐伯虎,那么华府的工作可能不保,如果坚决不承认,跟秋香的关系就难以突破。当然,由于唐伯虎进入华府的目的本就是撩妹,所以,面对平衡问题,他毫不犹豫地实现了从职场到情场的华丽“转型”。再到后来,夺命书生大开杀戒,唐伯虎以秋香恋人的身份出场,救下秋香和作为秋香“娘家”的华府上下。
完成特定的职业任务,需要知识、技能和才干,也就是生涯中所说的“能力三核”。其中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是在操作与练习中获得的,才干是内在的品性和特质,三者的可迁移性依次递增。在以上几个阶段,各种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陆续登场,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在每个关键时刻,帮助唐伯虎实现突破的核心才干——担当,他替秋香脱罪、替华太师辩解、与对穿肠对联、与夺命书生厮杀,无不体现了这个核心才干,这也成为从“9527”到“华安”再到“唐伯虎”的生涯演进之路上每个阶段的点睛之笔。
只不过,影片的结尾处,“麻将、牌九、掷色子、四色牌你总会一样吧?”把整部电影定义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黑色幽默,我们往往希望以推倒重来的方式从一种桎梏中逃离,却往往又再次落入原有的桎梏当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正如我们经历多年慢慢看懂的星爷,不羁的演艺形象下,落寞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