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求我做的事,我不想做,怎么办?
那就别做!这没什么好纠结的!
这样的问题,历史上的晏子,多年前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哪个晏子?
还能哪个晏子!就是你们小学课本里《晏子使楚》的那个晏子!你以为他只会怼别国的国君,让楚王只能呵呵呵?那你就错了!自家的国君他也是照怼不误!
话说有一次晏子陪侍国君齐景公,一大早,天气又有点冷,一会儿齐景公就冻得受不住,他吩咐晏子,让晏子去给他端碗热粥,想着热乎乎来一碗,也暖和暖和。
没办法!谁让那个时代既没有暖气片,也没有地暖没有中央空调呢!即使是国君,取暖也只能靠着给自己的胃增加热能。要论舒服,我们现在一个平常人也远超春秋战国的国君。
跑题了!言归正传,端碗粥,又不费力气,而且对方可是国君,大老板呢!端就端吧!这说明国君拿咱不当外人。换了别人可能会这样想。可是晏子却想也没想就一口回绝。
“我不是给你端盘子端碗伺候你吃饭的那个人!不去!”
齐景公冷不丁被这“冷风”灌了一口,被噎得只咳嗽。但以晏子的威望,他又不好发脾气,只好改口,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那你去给我拿件裘皮大衣,这总可以了吧?”他说,有些可怜巴巴地。
“不去!”
晏子依然拒绝不商量,而且一脸正色,“我也不是负责给你拿衣服的那个人!”
齐景公终于忍不住了,热粥不端!皮草不拿!你能干个啥?他开始质问:
“那你究竟是我的什么人呢?”
言外之意,你忘了你的身份了吗?身为臣子,怎么能拒绝君主的要求呢?
“我晏婴,是你的社稷之臣!”晏子看着齐景公的眼睛,毫不退缩,一字一顿地说。
“什么叫社稷之臣?”
齐景公气乐了,心说社稷之臣不也是臣吗?难道就能不答应君主的要求吗?然而接下来他就领教了晏子的犀利,被晏子结结实实地上了一堂课。
“社稷之臣,可安邦定国,能区分君臣的大义,让君臣的大义合情合理;也可制定百官的尊卑次序,让他们都能各得其所;还可以写成条例命令,然后于四方传播。”
晏子朗朗回答,说得不疾不徐,他个子不高,气场却大,此刻仿佛是一个巨人。
齐景公立刻知道自己错了。君臣之义,也要合情合理,这件事是自己无礼在先,不义在先,自己不该支使晏子做侍从做的事情,轻慢晏子。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不按照礼数对待晏子,对晏子随随便便地发号施令了。
这件事就写在《晏子春秋》一书里:
晏子侍于景公,朝寒,公曰:“请进暖食。 ”
晏子对曰:“婴非君奉馈之臣也,敢辞。”
公曰:“请进服裘。”
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
公曰:“然夫子之于寡人何为者也? ”
对曰:“婴,社稷之臣也。”
公曰:“何谓社稷之臣?”
对曰:“夫社稷之臣,能立社稷,别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为辞令,可分布于四方。”
自是之后,君不以礼,不见晏子。
做人做事要有原则有尺度。即使是国君,要求不合理,也可以拒绝。能做是一回事,该不该做,愿不愿意做,又是一回事。事事应承,只会让别人更加不知分寸,让自己的付出变得廉价。
而且你根本做不到对别人的要求次次都有求必应,更不可能做到对人人都有求必应,你答应了他一个人的请求,那么别人也这样要求你,你怎么办?也答应吗?不答应,不就是厚此薄彼了?这样不也是得罪人?而且有求必应,答应成了常态,一旦做不到了,他反而会觉得是你亏欠了他。所以别人求你做的事你不喜欢做,很简单,不做就好。
退一步说,既然他求你做的,是你不愿意做的,那他就不应该开口,开口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你会拒绝。况且,他好意思开口,你又为什么不好意思拒绝呢?
所以,遇到别人要求你做的你不愿意做,那就果断拒绝。像晏子这样,让他明白一点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