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日清明打破每年阴雨天气,天气晴朗,低垂嫩绿色柳枝丝丝轻拂。
我带来冥纸和鲜花,外加三样贡品,水果,鸡蛋,馒头,点燃三柱香插入父母坟前,香烟缭绕,泪眼婆娑,思绪万千,往事不由自主历历在目。
父母并没有多少文化,但心地善良,注重知识,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但同村人很少认同父母想法,二十几年后,纷纷打脸。和我同龄人不是务农就是外出打工,才把期望寄托自己儿女身上,己晚二十几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父母倾注全部心血哺育我们健康成长,不想念是做不到。
家乡还有两个60——70岁的三姐和四姐,均已守寡,两家又是邻居。祭祀完父母,打电话通知四姐。
“老弟呀,来吧,姐给你包饺子,今天没打算出去玩。”从电话听到姐姐十分高兴,四姐平时爱玩麻将,知道清明时弟弟来给父母上坟,守在家里等我到来!
也许年纪大了,父母不在,觉得兄弟姐妹之间感情弥足珍贵,每次祭祖回来,姐姐总是忙前忙后,平时冰箱不舍得各种好吃统统拿出来,让我们吃个够。
两个姐姐一边包饺子,一边唠嗑,都是农村家长里短,谁谁家儿媳妇骂婆娑象骂小狗子似的,谁谁家不上道的儿子却当上村委干部了,又唠道自己家的侄子为什么不要小孩,把你哥哥嫂子愁坏了,想孙子想疯了,又问道咱家(我儿子)的孩子上没上班?有没有对象等。
等饺子蒸熟后,我们姐弟三一边吃又一边唠嗑。
唠道我那几个外甥,除了四姐家二胎生的外甥念上大学,比我儿子小三岁,将来能有工作,其余早己全部务农或打工,家里农活几乎交给姐姐和姐夫完成。三姐家外甥三口人去大连干水泥工,儿媳妇虽是二婚,特勤劳,又比较孝顺,三姐早两年对她心生介蒂早以解除了,越来越满意这个儿媳妇。
说到四姐后期二胎外甥,姐心里特自豪。穷人孩子早当家。这个外甥从小学习成绩优秀,从高中到大学,每年奖学金全部收入囊中,减轻她妈不少经济负担。
听姐说,现在他在北京学习呢,学校名额有限,不是随便能去的,其中有他一个,以后工作自己有方向了,姐心里当然高兴了!
不知是不是长时间没见到亲人缘故,特想念,唠道个没完没了,恨不得把去年到今天一年所闻乐见一件不少如竹筒倒豆子一般,非要全部说出来不可。
酒足饭饱后,两个姐姐让我先睡完一觉再走,今天也不上班不用着急回家。
我真不着急回家,为了多陪姐姐,就象小时候姐到哪我跟到哪,寸步不离,现在姐老了,我也应该多陪她们一起唠唠嗑,解决相思之苦。
已是下午四点钟,才依依不舍离开,姐送去大老远,嘱咐要多注意身体,别乱花钱,儿子还没娶媳妇呢,攒钱还得娶儿媳妇呢,真是长姐如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