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离清明节还有十来天,父亲便打电话询问:"清明节快到了,我们什么时侯去上坟呀?"
我说:"爸,您腿脚不方便,就不去了吧。"
"那怎么行,现在我还能走动,要是真走不动了想去也不行了。"
"好,那我看哪天合适,再跟您说"
父亲中风后,走路一瘸一瘸的,说话也不利索。平时哪儿也不去只在小区转转,也不怎么说话。我想他清明不用回老家了,就让我们代劳是一样的。
既然父亲执意要去,我心里就开始盘算,父亲爱热闹,等姊妹们都有时间再约着一起去。
约了几天姊妹们不是这个今天有事,就是那个明天要上班,再或者天气不好,一直不能定时间。
那天大姐和小妹正好回老家办事,就和二姐一起去扫了墓,我们终究没约到一起。
过了几天,父亲的电话又来了:"三儿,我们到底么时候回去呀?"
看来,上坟对于父亲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父亲一次一次地电话催促,天大的事,也没有行孝这件事大。父亲心中那些对于他父母思念的潮水一旦开闸,就任你千军万马也不可阻挡。
我只好让大妹火速请假,星期三天气也好,大妹开车载着我和父母,一大早就奔向老家。
2.
我的老家位于长江新城的武湖,墓园座落在滨湖大桥以北,泵站河旁边,依堤傍水,两条长堤宛若两条巨龙。暮春时节,轻风拂面,柳絮飞舞,路边油菜花在太阳光下露出灿烂的笑容。
车子慢慢地驶进墓园,远远的就看见临近墓园的公路两边,临时用桌椅板凳搭起了一个个小小的台子,台面上陈放着各种各样的之人祭祀用品,香、蜡、纸钱、鲜花、塑料花、墓带……琳琅满目,看花了眼。
大妹泊好了车,我把父亲扶了下来,拿起事先准备的祭祀品,父亲拄着拐杖在前面走,我们跟在身后,缓缓的走向墓园。
墓园象个小村庄,我那己逝去的亲人们静静地长眠于此。有父亲的父亲、母亲及姥姥,有母亲的母亲和大哥大嫂、小弟、姐姐和姐夫及姐姐的儿子。
父亲蹒跚着脚步,一步一步费劲地跨上一级一级台阶,以前父亲只要2、3分钟就到爷爷的墓碑旁,现在却要化费十多分钟。但不管多难,父亲还是坚持每年清明都要到墓园来给爷爷奶奶上坟。
3.
爷爷出生穷苦人家,从小就从河南逃难至武湖给地主放牛,解放后才翻生做主人,被推荐到大队当主任,然而爷爷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自愿辞职,做了一生农民。爷爷自知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因此,后来生活不管怎样艰难,却坚持送父亲去念书。
奶奶从小就给别人当童养媳,后与爷爷结婚,一生养育五个子女,在那个大家都不富裕的年代,生活虽清贫而充满期盼。当期盼的好日子终于来临,奶奶可以安心颐养天年了。然而一生勤劳能干的奶奶,哪里闲得住晚年的时候,还扛着锄头到处开垦荒地种菜。
我们站在爷爷奶奶的墓碑旁,点上蜡烛,燃起纸钱,嘴里小声念叨着,让爷爷奶奶不要节约,不要象活着的时候舍不得花钱,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我们用我们的意愿,希望爷爷奶奶在另一个世界里活得自在而惬意。
父亲则站在旁边凝视着墓碑,他把对爷爷奶奶所有的情感都融进了这默默的凝望。那些从前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点滴,在每次清明都会再次浮现,而我们把这些思念,都梢在纸钱里,带给此生都无法再见的爷爷奶奶。
4.
在墓园的A区,大舅伯和大舅妈守护在姥姥身边,他们比邻而居。姥姥在我9岁的时候就去逝了,印象中的姥姥,年老体弱,长年卧床,经常咳嗽。去逝的时候,舅伯扒在棺材上痛哭,人们拼命地拉住他,不让他的眼泪掉进棺材里。
听说让眼泪掉进棺材里就很不吉利,我茫然懵懂的在一边也跟着哭,全然不是大人那种痛彻心扉的样子,好像一个不会吹笛子的人在那里滥竽充数。
大舅妈是患重病去逝的,走的时候三个表哥和一个表姐都还没成家,带着无奈和遗憾撇下一大家子,撒手人寰。任重道远的大舅伯,把四个伢都安顿好,成家立业,十年后也随大舅妈而去。
忙碌了一生的他们静静地躺在这里,见证他们曾经开垦的这一片土地,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儿女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送一沓纸钱,寄一段相思,诉一段前缘,愿您们它世安好无恙!
5.
从A区出来,下了台阶,穿过墓园广场,走到墓园E区,小舅在E区的东边,E区西边是姨妈姨伯和小超表哥的墓地。
小舅去逝的时候59岁,没有征兆的突发脑溢血去世。母亲非常痛心!小舅一生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以前生活条件很差,生活很苦,小舅小时候也没有什么营养补充从小就很瘦弱。
现在生活刚刚有点起色,日子也慢慢好起来,小舅还来不及享福就这样走了。母亲每次念叨,都心有不甘。
"小舅,你活着的时候没享福,现在可以安安静静的享福了,我们来看您啦,您在那边可好!"
燃尽的烟灰随着风起而翻飞,似小舅在点头!
"要照顾好自己,也记得保佑您的子孙后代平安幸福呀!"
6.
拖着沉重的脚步,我和大妹来到E区西边,这里长眠着姨父,姨妈和小表哥。最让我们不敢面对的是小表哥,小表哥四十多岁正当盛年,却死于一场意外,让谁也无法接受。
那时姨父姨妈尚在,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痛真是无以言表。姨妈终日以泪洗面,小表哥走的第二年,突发脑溢血去逝,一连串的打击,让姨父抑郁成疾,没隔多久,也追随姨妈而去。
我们与姨妈一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小时候我们家孩子很多,姨妈总是自己买布做成衣服,从青山过两道江,横穿天兴洲,把一包一包的衣服送到我们家。那时农村的冬天很冷,姨妈的棉服温暖了我整个冬天。
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到姨妈家去,姨妈总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我们吃,走的时候还给我们红包。
童年时候的姨妈是我们的参天大树,能为我们遮风挡雨,是我们冬日里温暖的怀抱,是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的期待,期待我们有一天长大了,也能像姨妈那样勤劳善良。
每年的清明上坟,我们总会到姨妈这儿小坐一下,唠一下家常。如今,我们姊妹也都像姨妈一样成为勤劳善良的人,生活富足而幸福。
让我们的眼泪,化作相思,让我们的相思化作缅怀,让缅怀化作对美好生活的构建,这是对姨妈最好的回报了,我想这也是姨妈对我们的期许吧。
7.
从墓园出来,己是正午,父亲拄着拐杖,拖着两条不灵便的腿一拐一瘸的蹒跚走向来时的路,时不时地和迎面走来的熟人打着招呼。
这条路,在父亲的带领下,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来为逝去的亲人祭扫。父亲用无声的语言传承着对祖辈们的思念,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孝心的传承。
清明上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古语云,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几千年来,这一首诗,让人们时时忆起。每当有人念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清明节到了。
清明时节,那些和逝去的亲人们的如烟往事,如草长莺飞,终日让人魂牵梦萦。捧一堆香烛燃一沓子纸钱,遥寄相思,让此生与彼生的灵魂来一次相遇。
清明上坟,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祖辈的生平,通过父母的讲解,让我们更知道生活的不易,他们开疆拓土,从无到有。让我们知道,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靠自己去奋斗。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我们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