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了上学时候的影集,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让我想起了上学时候照相的事。从小就喜欢照相,但那时候照相在农村还是比较奢侈的东西,得之不易。
小时候家里条件差,孩子多,照相的机会自然很少了。我们姐弟四人当中只有大姐有个百天照片,其他人都没有上学以前的照片。父母的照片也只有屈指可数的两三张,后来还都丢了,找不到了。
我第一次照相是小学四年级的班级合照。当时还有点不适应,照片显得那么不自然,因为四年级读完虽然不是小学毕业,但从村小里算是毕业了,老师找来了摄影师(隔壁村一个有照相机的人)来给我们照了相,算是个毕业留念吧,每个人一张收两块钱。父母还舍不得花,以前每次学校照相,我都因为父母不给钱没有照,但是想到要毕业了,说什么也要照一张,母亲拗不过我便给了我钱,照了相。但是第一次照的相稚嫩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笑意,处处留着家庭贫穷的痕迹。
第一次照家庭合照也是小学四年级。为什么是合照,不是全家福呢?因为父亲没在里面,当时没搞懂为什么父亲就坐对面看着,也不和我们一起照相,可是由于照相的兴奋就没管那么多了。那次照相完全属于偶然,是村里一个人带来了一个相机,到处照相,刚好经过我家门口的时候,父亲便招呼进来给我们照了。那张相是在屋里照的,大家都朴素但精神饱满。今年过年回家,又翻出了那张照片,稚嫩惊愕的弟弟,微笑的大姐,目光明亮的二姐还有戴着墨镜露出大板牙的我,看得我兀自发笑。
第一次证件照是小学毕业办准考证照的。那时候流行长头发,那时候已经比较重视面貌了,留了比较流行的头发,照出来的证件照像是一个女生,那张照片伴随了我初中三年,体检档案、学生证、毕业证等证件全是那张照片。有时候拿出来自己都很难受,怎么那么像个女孩呢?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把小学毕业证上的照片撕了下来。现在翻出那张照片来,看上去还是感觉很清秀,并不难看,甚至还有点喜欢看了。
上了初中,照相的机会相对多了些。有一次母亲带着我和弟弟照过一次相,那次是在城里的照相馆照的,我已经瘦高瘦高的了,弟弟还是稚嫩可爱,母亲看上去虽然年轻,但岁月的磨难已经在脸上刻下了痕迹,瘦的出奇。有一次庙会上我自己照了一张,刚换上春装,就像脱茧的蝴蝶一样轻松畅快,意气风发,笑容满面。
初中毕业那年是第一次放开照相,老师的相机,优惠价一张一元。那次和老师、同学,在校园,在教室,在油菜花里,在迎客松下照了很多照片,作为初中毕业的同学留念。翻开那些照片,初中三年的生活便一幕幕映入眼帘,不曾忘却。那些照片定格了那些意气风发的年代。
转学进城,上了高中便有了更多照相的机会了。那时候去春游,毕业留念,都有同学自己拿的相机,大家合伙买些胶卷,掏些洗照片的钱,便可以随心所欲地照相了。高中可以说是照相最多的了,家里存了满满的几盒影集,里面都是高中校园的记忆和恰同学少年的混合音符。
上了大学,第一次接触到数码相机,胶卷相机便很少用了,取而代之的便是数码相机,快捷方便,有几个同学刚好有数码相机,每次聚会、活动便都是他们照了传给大家。大学里照的照片都存在空间不大的网络相册(那时候还没有网盘),后来因为某服务器原因,大部分数码照片都丢了,只有存在QQ和U盘里的几张幸免于难,可惜了!
工作后,有了自己的数码相机,可是再也找不到小时候想照相的那种冲动了。除了给家里的外甥、侄子照了些之外,自己没照几张。
再后来,手机摄影技术的发现彻底淘汰了数码相机,照相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手机里、电脑里存满了各种照片,但是却很少去看,去翻,去回忆,找不到翻阅影集的那种兴奋和快感了。
是啊,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生活在提高。可是,那些照片上那些单纯的笑容缺是如此地难找。是便捷让我们不再新奇?是拥有的太多?是整日的忙忙碌碌让我们无暇顾及?反正,照相已经不再像小时候一样那么严肃,那么隆重。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