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纪录于火车上)
我的养育方式,感觉更多属于和善和坚定矛盾型,有时候和善有时候坚定,深层来看更像矛盾控制型。一方面希望孩子能按照我的想法做,正如传统方式认为的为他好,如果他做得事情与我想的不一样,我会觉得非常不舒服;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可以更独立一些,可以更加好地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有时候会温和而耐心地启发。
举个例子,比如放学后应该怎么安排时间。曾经就这个问题和桥桥讨论好几次,而我内心是极度希望他能在一放学回家就很快开始做作业,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绝大多数时候桥桥也认同,但那种认同看上去更多地是满足我,而不是出于他自己的需求。
所以事实情况经常是,放学回来,桥桥必然先吃东西,然后随手拿起书看书。我用各种方式提醒:桥,5点了哦。
“哦,知道了。”(然后继续他手头的事情,东逛逛西晃晃,或者再慢吞吞地吃东西)
“按照日常惯例表,现在应该干什么了啊?”
“做作业,但我还不想!”
“为什么?”
“就是不想!”
(我感觉我有点开始抓狂了)
“现在不做,晚上会很晚呢”
“那又怎么样!”
(我的大脑盖子被掀开了,这句话桥桥经常说,已经成为我的情绪开关,我有点想揍他的冲动!当然,没有揍过。可是,真的不冷静了,有时候努力让自己更耐心地尝试再劝说下,基本很多时候没有什么耐心了)
干脆吼一声:“翁桥岳,请你去做作业!”
知道这时,桥桥才不情愿,慢吞吞地去做作业了。
期间,我会偶尔看一眼,有时候又在那里发呆,可以保持十分钟以上一动也不动,我知道他脑子里又不一个跑哪里去了,我提醒:“桥桥,做作业呢。”
他回神,继续做。往往是一两个小时都没能完成正常半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我催:“快点,要吃晚饭了呢。”
……然后可能又爆发出另一场不愉快。
以上是比较原生态的一种状态,没有用pd,有些地方有时候还会尝试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