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爱读书的人,爱读纸质书的人。倒也不是为了达到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只是单纯的喜欢。矛盾的是我真的不想在别人的故事里留着自己的泪,但可悲的是在现实生活里自己又没有感触至深的事情,缺少发现的眼睛。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会被说成是小家子气,不够局气,给自己添堵的不行。何以解忧,唯有读书啊。
今天再次翻开了欧亨利大师的短文小说精选,《麦琪的礼物》一文中欧亨利的目光越过了歌舞升平与纸醉金迷,聚焦到巷子深处,寥寥数笔道尽了一队穷苦“小傻瓜”的家长里短。这样的爱情我羡慕了吗?我不知道。我相信很多人在阅读以后都会为这小两口默默送去祝福,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都会把自己带入书内人物,但当我们回到现实会发现艺术的本质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我无法否认存在这样令人羡慕的爱情但更多的可能是我们无法拥有这样的爱情,在这个物质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人们在主观上认为婚姻与爱情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共通。毕竟,相恋的人只谈感情,而真正步入婚姻、朝夕相处的人除了谈情,也谈牛奶面包,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物质生活与精神之爱表面的冲突之下,人们总结出:没有爱情的婚姻未必不幸,而不谈钱的感情则不会长久。在中国首先我们的父母不会同意,无数的惨痛实例让人不敢轻易说爱,一个财力压死了多少相爱的情侣。
姑且不谈文章中的爱情,再次翻读不经让我想起了在一期《奇葩说》的辩题——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联系其这篇文章不经让我想到”精致“不仅仅是所谓的追求时尚,追求潮流,我将其理解为”仪式感“。
文中夫妻两彼此都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给彼此置办了一份看是失去了意义的礼物,但他们错了吗?我认为是没有。
虽然我没有结婚但我认为对爱情婚姻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需要抓住每一个表达爱意的机会,让相爱有迹可循并成为两个人的习惯。时时在表白、永远在沟通,这是维持长久婚姻的一种至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将婚后的生活过得有意思,平平淡淡才是真并不是寡淡如水的度日。欧·亨利笔下的这对夫妻就是这样,他们即便身处底层,也能苦中作乐,因为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双方都很注重仪式感,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以语言和行动告诉对方,我们深深相爱着,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再有,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你的身边人,你的爱人也会欣赏你。我们不可否认每个被爱人都会有闪光点,彼此相爱我们需要去发现对方的闪光点。文中当黛拉终于找到那条链子时,她对链子的评价是:它和吉姆一样沉静而宝贵。并且称赞那条链子是除了吉姆之外,任何人都用不了的好东西。而在丈夫吉姆的心中,黛拉也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他的那句告白:我觉得任何东西——不论是发型、修面、洗发之类的都没法让我少爱我家姑娘一丁点儿。
最后,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彼此付出才是追好的默契。如果两个人的感情不知从何时开始就不对等,一个无限的付出,另一个肆意的挥霍,那么,单方面付出的人就容易感到疲惫,厌倦,又将何以为继。因此,在一段成熟的感情抑或婚姻之中,付出和被爱都应该是相互对等的,正如黛拉和吉姆之间那般彼此无言地默契。
借用文中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可我最后想对现今的聪明人说,在所有送礼物的人之中,这两位是最聪明的。在所有交换礼物的人之中,他们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何处,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他们俩就是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