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李镇西
说家庭教育重要,估计不会有人反对;但如果说,就重要程度而言家庭教育远在学校教育之上,估计有人就会不理解了。这是因为我们平常可能对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所夸大。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谁在教育儿童,什么在教育儿童”这个问题时就把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力排在诸多教育之首。他甚至认为,学校教育的效果取决于与家庭教育的一致,否则“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从“停课不停学”这一个多月线上批阅学生作业的结果来看,学生之间呈现的家庭教育反馈就大相径庭。
前天收到了A爸爸发来的语音:“老师,最近孩子的书写老是出错,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后面我一定严格要求。”接着是A的语音和图片:“老师,这是我今天改的错,麻烦您再看看,我以后一定会更细心。”其实只是我在批阅作业时发现他写错了一个字的部首,怕线上解释不清就发语音给他讲解了一下字理。他这么认真地改错,透过工整的字迹,我仿佛看到他因为这样的小错而自责的样子。 A妈妈也是一位特别认真的家长,之前一直是妈妈辅导孩子较多,作为街办卫生院的医生她一直在抗疫一线,辅导的任务自然落在了爸爸身上。而A爸爸和妈妈一样,对孩子的学习同样是“斤斤计较”的态度,这也是A能从低年级时表现平平到如今直线上升的重要原因,我也更坚信:他在父母的关注下,未来的表现更加可期。
A父母让我觉得可敬的,不仅是负责任的对待孩子学习引导他及时改错,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待某个问题的处理方式,直接会让孩子感知、领悟父母“态度”。透过父母的态度,孩子会知道下次遇到类似事件自己的“应对策略”了:自己草草应付,若老师或父母没有反馈,他们在心底就会默默认为下次可以继续如是此行事。若对于自己的“敷衍”或“知错不改”,老师或父母给予的回应是“必须调整态度”,他们则会心生“下次可不能这样了,我得认真些”等潜意识暗示。但前提是父母和老师保持同样的教育态度,老师的反馈才有效。否则,当老师的反馈,遇到了“你凭什么说我孩子或我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之类观念时,老师的做法就显得太力不从心,甚至有“多管闲事”之嫌,尤其线上学习这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老师更是鞭长莫及。
想到学生B,从小天资聪颖机灵活泼,学习也一直挺认真,直到五年级还是班级中的佼佼者,然而自从到了六年级,各种表现直线下降。和B多次谈话,和家长几次沟通,效果均不太理想。之前连续几天没有提交线上练习作业,用作业功能提醒没有回音,打电话过去和B沟通,她说妈妈上班就把手机拿走了她不知道作业,我告诉她可以在妈妈下班回来查看,提醒她自己要认真对待学习,不要什么都靠家长。和她说完又和她妈妈通话希望她重视孩子学习。可是之后几天的作业还是隔三差五才提交。上周去学校发新书,抓住和B妈妈见面的机会我又严肃地“教育”了妈妈一番,她也答复得挺好,回去之后就让孩子补做了几次作业提交,我看到后赶紧批阅。然而作业书写潦草错误多,打回去让改错又没有了下文。B爸爸我没见过几次,几乎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B妈妈呢,你问什么就应什么,没有什么明确的态度,她这样随意的态度又直接影响了B的学习态度。在家线上学习这段时间,更不知父母放任B多少,她又得退步多少,想想都揪心!
对任何一个家长来说,除了教育孩子,还有自己的职业,有许多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对最重要的身份——家长来说,父母的态度里蕴藏着孩子的未来。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份宝贵礼物,是助其身体的成长,但更需思考怎样养育生命;第二份宝贵礼物,是助其精神成长,但更需思考如何教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