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桂枝汤的时候说过,人有卫气和营气两种气,如果皮肤腠理比较虚疏的人,当他被冷风一吹,“风伤卫”,风跨过了皮肤的防卫,人就感冒了。这种感冒,卫气受伤了,也就是皮肤出汗的铰链开关可能坏了,所以感冒过程中,有时还会出汗。这种感冒就可以服桂枝汤。
与桂枝汤这种感冒不同,还有一种感冒,就是人突然被寒冷侵袭,这时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把皮肤出汗的铰链开关紧闭,“不开不开我不开”,这是人的自我保护机制。但人的皮肤平时是需要往外排废水废气的,主要以出汗的方式,有的时候你没感觉它出汗,其实也在缓慢的出汗、蒸发。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调节人的体温。
人的肺和皮肤都是暴露在外界的空气中的。低等脊椎动物就是用皮肤呼吸的,而两栖动物如青蛙,常活动时用肺呼吸,冬眠时用皮肤呼吸。人虽然不用皮肤呼吸,但皮肤还是承担了肺的一部分功能。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关闭了,人的身体就不舒服了,一方面是有一些本来要从皮肤出去的废水废气出不去,人的水分增加、温度增加,人就容易发烧、肌肉和骨头疼痛;另一方面是肺的负担加重了,要从肺排出去的废气增加了,肺受到更多废气毒素的影响,容易气喘。
《伤寒论》是这么说的:“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这种情况,要服麻黄汤。
麻黄汤是什么组成的,为什么能治这个病呢?
按照现在的用量,麻黄汤的组成是麻黄9-15克,桂枝6-10克,炙甘草3-5克,杏仁6-10克。四味药,用四碗水慢火煮成两碗,早晚饭后半小时每服一碗。
麻黄汤就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四味药组成。
桂枝我们介绍过,可以通阳,可以促进动脉血运行。
麻黄这味药和桂枝配合在一起,发汗的效果比较厉害。麻黄长的像细细的杆子,杆子的中间是空的,这种细杆子如果插到皮肤上,中间的空洞就可以透气了,所以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仲要求麻黄是去节的,因为有节的地方就不是中空的,气就透不了了。中医对药的形象、颜色、气味都有说法,甚至声音都可以治病。这个节是不是对药性有影响呢,目前不了解。不过我们用这味药的时候,不用特地把麻黄去节。麻黄对人有一定的兴奋作用,麻黄提取出的麻黄碱是一种兴奋剂。这种兴奋作用也是加强人的新陈代谢。
炙甘草调节心脏、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调节津液。注意到这个药里面炙甘草并不多,因为皮肤出不了汗,人体内的津液偏多,而甘草生津,所以不能用太多的甘草。这个药里面也没有大枣,也是一样的原因。
杏仁在这里面主要是定喘的,麻黄也有止喘的功效。
麻黄汤相当于是强力发汗,把皮肤的门打开,恢复皮肤排泄废水废气的功能,减轻肺的压力,从而恢复正常的体温,消除肌肉和骨头的疼痛,同时止喘。
麻黄汤除了可以以发汗的方法来治疗伤寒感冒以外,还可以治疗荨麻疹、失音、呃逆等等。
附在后面的是一些麻黄汤的医案。
附录:麻黄汤医案
一、伤寒表实
1、胡希恕医案
陈某,男,24岁,病案号97771。初诊日期1965年10月9日:昨天打篮球后用凉水洗澡,今早感恶寒身热(T38.6℃)、无汗、头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此属太阳表实证,治以发汗解表,与麻黄汤。麻黄三钱,桂枝二钱,炙甘草二钱,杏仁三钱。结果:上药急煎即服,并加盖棉被得微汗出,热渐退,未再服药,调养两天自愈。
2、刘渡舟医案:
刘某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度,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用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1剂
服药后,温覆衣被,须灾,遇身汗出而解。
二、咳喘
姜春华医案;
胡某某,女,46岁。咳喘已七年,近受风寒侵袭,胸闷窒塞,呼吸不利。咳喘多痰,喉间作水鸣声,苔白,脉软。以麻黄汤加味,处方:
麻黄6克,桂枝9克,川朴9克,枳实9克,杏仁9克,甘草6克,2剂。
药后咳喘减轻,上方去川朴,加陈皮3克,又服2剂,咳止喘平,呼吸通畅,
三、水肿(急性肾炎)
陈华医案:
刘某,男,9岁。1984年冬因脸面突然浮肿,进某医院诊为“急性肾炎”,经西药治疗半月,证情反复。近二日诸症加重,脸面浮肿,喘咳无痰,心烦不宁,小便不利,阵阵恶寒,舌淡胖,苔白腻,脉浮紧。辨为风水泛滥之肿,因冬季风寒当令,外邪束表,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水泛肌肤所致。处方: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茅根1D克,蝉衣5克。
2帖小便通利,诸症减轻。续服3帖,诸症若失。后用四君子场加生黄芪调理周身收功,迫访一年末见发作。
四、风隐疹(荨麻疹)
李克绍医案:
陈某,单身独居,1973年春节前,清晨冒寒到邻村换取面粉,突然身痒,前后身及两上肢,遍起斑块,高出皮肤,颜色不红,时抓时起,时起时消,用扑尔敏及注射钙剂,均无效。四五日后改找中医治疗,余初用浮萍方,无效。后根据思考脉迟、肢冷,并有明显感寒外因,遂改用麻黄场为发汗之峻剂,用之不当,易生它变,不少临床医生畏惧麻、桂,不敢投用。一见发热,便认为是温热之证,滥用车凉之品,反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或致久咳不已,或致低烧不退,或致咽喉不利等,不一而足。盖表实证之发热,乃由卫阳闭郁,正邪交争所致,故发热必伴有恶寒。这与温热病的发热不恶寒,并伴有口渴伤津之候,有其本质的区别。风寒郁闭卫阳,故直须辛温发汗,寒随汗出,卫气一通,则发热自退,即《内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也。
五、寒闻失音
赵守真医案:
汪某以养鸭为业,残冬寒风凛别,雨雪交加,整日随鸭群蝶躞奔波,不胜其劳。某晚归时,感觉不适,饮冷茶一大钟,午夜恶寒发热,咳嗽声嘶,既而语言失音。曾煎服姜汤冲杉木炭末数钟,声亦不扬。晨间,其父伴来就诊,代述失音原委。因知寒袭肺金,闭塞空窍,故咳嗽声哑。按脉浮紧,舌上无苔,身疼无汗,乃太阳表实证。其声暗者,非金破不鸣,是金实不鸣也*《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形寒寒饮则伤肺。”由于贼风外袭,玄府阻闭,饮冷固邪,痰滞清道,治节失职之所致。治宜开毛窍宣肺气,不必治其暗。表邪解,肺气和,声自扬也。疏麻黄场与之;麻黄9克,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
服后,复温取汗,换衣两次。翌日外邪解,声音略扬,咳仍有痰,胸微胀。又于前方去桂枝,减麻黄为4.5克,加贝母、桔梗各6克,白蔻3克,细辛1.5克,以温肺化痰。续进2帖,遂不咳,声音复常。
六、呃逆
王星田医案:
丁某,男,26岁,1986年4月28日初诊。月余前外出淋雨,回家后即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腹部胀满,恶心欲吐,呃逆。他医以感冒治疗,予APc、桑菊感冒片等,除呃逆如故外,余症悉减。又治呃一个月.呃逆反有加剧之势。患者表情痛苦,面白神疲,呃逆频频,声音响亮,胃内食物常因呃逆而涌出,脘腹时痛,厚衣裹体,身困头昏,舌淡苔薄白,脉浮稍紧。此乃太阳表寒未解,郁闭肺卫,经输不利使然。治宜发汗解表,宣肺止呃法。麻黄汤加味:
麻黄12克,桂枝10克,杏仁15克,炙甘草6克,柿蒂50克。1剂,水煎服。
药后周身出汗少许,厚衣尽去,呢逆有减。原方再进1剂,呃除,它症亦减。减麻黄量至6克,坚持服完3剂,呃逆痊愈。
七、息性黄疽
陈华医案:张某,男,62岁。时值隆冬兴修水利而汗出当风,复雨,适夜恶寒而栗,身痛,时作干咳,小便点滴,一夜之间全身皮肤黄染如橘,舌苔黄而薄腻,脉浮紧而弦。诊为伤寒表实之急性黄疸。因风寒湿邪束表,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湿郁化热,交蒸于肌肤。方用:
净麻黄12克,嫩桂枝12克,光杏仁12克,炙甘草6克,绵茵陈l0克。
服2帖表解,尿畅,黄疽消失。
八、癃闭
吴光烈医案:吴某,男,36岁,1984年2月15日就诊。患者以捕捉鱼虾为生,经常涉水淋雨,三日前突然畏冷发热,无汗,咳嗽声重,痰白而稀,伴小便点滴不畅,小腹胀急疼痛不可按,痛苦难以言状.而延余诊治。脉浮,舌苔薄白。此乃风寒犯肺,肺气郁闭而致尿闭不畅。方用麻黄汤加味:
麻黄15克,桂枝、杏仁各9克 牛膝30克葱白3茎,水煎温服。
1剂尽而小便通畅。
九、遗尿
韩天育医案;某女.32岁。1991年春因感受风寒而发热恶寒头痛,服用感冒胶囊等末愈。此后经常怕冷,微热,头痛身痛,体温常在37℃以上,住某院治疗,发热有所好转,但小便开始不利,数日后不禁,迭经医治,病无起色。刻诊:形体肥胖,两眼险虚浮,下肢浮肿,尿意频急,小便后仍有尿意,时有自遗,咳嗽高声、大笑时尿液自出。有尿时需急入厕,动作稍迟则尿湿衣裤,痛苦不迭。发热微恶寒,肢节疼痛,体温在37—38℃之间波动,平时很少出汗,炎夏时亦是如此,查尿常规阴性。舌质淡润,苔白腻,脉浮微紧。查以前所服处方,皆温肾固涩、补肺健脾之法,鉴于此,另辟路径,以太阳表实证治之,投麻黄汤:
服药后遍体津津汗出,发热解,小便正常,至今未有复发。
十、痛经(膜样痛经)
彭艺丛医案:
李某,女,30岁,1990年2月15日初诊。痛经10余年,逐年加重,行经前1—3天,小腹呈阵发性剧痛或胀痛,难以忍受,直至经行2—3天排出膜样物后疼痛方减。伴有乳房及胁肋胀痛,西医诊断为膜样痈经。刻下经期将至,腹痛剧烈,患者以头撞壁,心情不佳,少腹胀,脉弦迟,舌黯苔白,尺肤欠温。检视前医之方,多是归、芍、桃、红之类以活血化痰者;又有逍遥散之类舒肝解郁者。问知患者素小腹冷胀,肢冷畏寒,白带多而清稀,经色黯有块,经期感寒则腹痛增剧,少腹温慰则略减。此寒结太阳之府膀胱是也,宜麻黄汤加味治之:
麻黄l0克,桂枝l2克,杏仁l0克,炙甘草6克,水蛭4克(焙干研末冲服),3剂,水煎冷服。
服药1剂,痛减经行。3剂服讫,经畅无痛。嘱常服附子理中丸,并于每次经行前服3剂麻黄扬,调理半年病愈,至今未见复发。
十一、难产
舒氏医案:
偶医一产妇,发动六日,子已出胞,头已向下,而竞不产。医用催生诸方,又用催生之灵符,又求灵神炉丹,俱无效。延余视之,其身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此寒伤太阳之营也,法主麻黄汤,作一大剂投之,使温覆,少顷,得汗,热退身安,乃索食,食讫,豁然而生。此治其病,而产自顺,上工之法也。
十二、暴发赤眼(急性结膜炎)
许世瑞医案:张某某,女,47岁,1983年4月1日来诊。于2日前突患“急性结膜炎”而来诊治,到见双目红赤而黯,微痒不灼痛,脸浮而苍,微发寒热,口和不渴,头昏胀,二便自调。观其舌正苔滑,切其脉缓而滑。此风寒客于太阳目系之候,当发之,治以麻黄汤加味:
生麻黄12克,桂枝35克,炙甘草6克,杏仁12克,细辛12 川苇10克,水煎服。
2剂后,目赤退去大半,余症亦减,4剂后病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