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
吴哥,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古老都城,经历了无尽风雨和战火,从辉煌走向没落。但它留下的建筑和这些建筑上记载的文明,在千年后仍然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福泽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后人。
暹粒,因吴哥古迹吸引的旅游资源而繁荣。走在暹粒的街头,见到的外国人比本地人还要多,在当地最精美的建筑就是寺庙和宾馆,所有的消费以美元计价,服务业以英文为通行语言。成群的孩子和妇女操着英语、汉语、韩语、西班牙语跟着游客叫卖东西;tuktuk司机在街头用各国语言招揽生意;各个景区门口地雷受害者组团演奏民族乐器乞讨……
与柬埔寨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身份不相称的是,暹粒的物价水平不低。很普通的一餐饭,平均每人要6-7美元,略好一点要10多美元。尤其是吴哥景区,六七美元只能是吃点东西,谈不上吃好,甚至还吃不饱。所有旅游相关的行业的计价都不低,而且当地的人民,经过市场经济的训练,已经能够很娴熟的运用各种方式追逐利益最大化。不管是在海关索要小费的官员,还是街上忽悠游客的司机,包括夜市里、旧货市场上翻倍开价的小贩,他们似乎在践行着亚当斯密关于经济人的假设。
当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人员的收入应该相对较高,但是如果不能从旅游业中分一杯羹,将快速的被相对贫困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贫富差距迅速扩大,虽然没有相关数据支撑,仅从当地招生培训广告的价格来看,已经有所反映,老师的收入可能比不上车夫!长此以往,没有政府有力的调控和保障,很难说旅游繁荣能给当地人带来长久幸福生活。
关于助学
在暹粒,外国资助的学校特别多,美国的,中国的,日本的,很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援助学校,我看到有很多校园处于空置状态,可能是因为雨季,校园积水的原因,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资源的浪费,说明助学的资金和物质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
当地的孩子在兜售他们的商品时,最常用的推销词就是,我没有钱买笔和本子,没有钱上学。包括我们上课的孩子,也会个别孩子低声的索要笔、本子、皮球。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可以仅仅依靠援助而发达,同样没有一个人可以依赖援助而成才。简单的给予培养的是不劳而获的思想,方式不当的帮助,甚至有可能是对他们努力奋斗精神的扼杀。那些空置的校舍,不排除有一部分,是仅仅为了应付出资者的形象工程,并没有对当地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成才,真正的发挥作用。
在任何一个地方的人民,应该都是不需要施舍的,需要的是真正的从他们的现实考虑,负责任的、持之以恒的帮助和投入,这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这应该是很多援助学校没有很好运行的原因。反倒是我在两个寺院里面看到的当地学校,学生们在认真上课学习,精神面貌都挺好。
我参加的Gappar的项目,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志愿项目固有的不连贯性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无法给当地的孩子提供系统稳定的基础教育,而只能是业余的补充。孩子们在当地Public School上完课后,课余来配合志愿者完成这个项目,教了几天后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才有一些认知,从学习的角度,很难说他们有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而且我们真正能够给予的帮助,也是极其有限。倒是我们自己,在这里认识新的伙伴,收获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得到锻炼和成长,分不清是谁的需要更多一点!
在支教期间,发生了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在一次下课休息期间,我把包放在教室没有随身带,结果包里钱包被偷了,里面美元被拿光,如果不是我的中行信用卡可以在当地ATM取出美元,后面的旅程几乎无法继续。如果情绪管控能力不强,也有可能让后面的游览计划泡汤。我告诉学校的负责人去查找,但这些孩子回家了,他就只能等着他们回到学校才能询问,学校与孩子之间的联系与约束显然比较薄弱。这也是我参加这个项目之前,难以想象到的。由于金额不算太大,也不愿意给当地的Gapper组织和孩子们带来伤害,我没有联系当地警方和使馆,只是让校方负责人自己去查找,直到我离开暹粒,由于始终有孩子没有来,所以一直有没有结果。这对后面的义工也是一个风险提醒。
关于伙伴
在Gapper的项目里,能够遇到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伙伴,这也是Gapper的魅力之一。这次团队里,除我之外全是95后,最小的才99年,在他们眼里我已经很老了,甚至有些想法和做法跟他们的爸妈是一类的,在我眼里,他们确实还太小,很多人生的滋味,还没有体验到,正处在可以肆意挥洒青春的年龄,时常能让我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一起的这段时间,我被他们喊大叔,被他们怼,被他们普及年轻人的用语,被他们教拍照姿势……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很快乐,有时像带一群孩子,迁就包容,又欣赏喜欢。对他们这个年龄来说,生活才刚刚展开,有无限的希望和可能,他们在意自己的体验,喜欢轻松舒适,不像我有时过于沉重。相对于他们,我在该行路的时候,走的还太少,现在在补课,这应该和年龄无关,而与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有关。青春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心态,虽然被称为大叔,但是我的心依旧年轻。
有相聚就有分别,虽然只是生活轨迹短暂相交,但在生命的这一时点又是永恒。衷心的祝愿这群小伙伴快乐幸福,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感言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确实,没有足够经历,很难仅靠读书来体味丰富的人生。我们在行路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体验到的种种感受,让我们不断的调整完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对自己的认识,为我们带来内心丰满的不竭源泉。人类的天性是探索,未知的世界会让我们担忧和害怕,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新鲜好奇。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力量,不断成长,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
连坚固如斯的吴哥窟也最终破毁,这世间一切终将成空,或许我们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用心体验,用力生活,绽放那一刻的色彩和光明,就是我们自己的生命意义。如同那留下巍峨神庙的高棉人,完成自己信仰的祭拜就已圆满,是非成败任由后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