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若妍
01
昨天晚上八点,小悦按时在公众号后台推文,推完后他还特地打电话给我,叫我赶快去打开看。
我和小悦是在简书上认识的。那时我刚开始在简书上发自己的文章,很偶然地看了她的一篇文章,我便关注了她,后来我便慢慢地和她产生了联系。
她的文章里,给我们报了一个好消息,“她公众号的粉丝已经过三位数了”。
我们一起写作的朋友都替她开心,只有她最淡定,她说,她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小悦开始写作的时间比我早三年,所以她取得的这些小成就,我是羡慕不来的。
02
去年暑假时,她开始在简书上写作,同时还运营了两个公众号,一个是自己建立的,一个是别人的公司的,她做了那个公众号的全职写手,一个月600元。
从那之后,她每天的日常都是看书、听课、写文和抽空排版,晚上的时候最忙,和她爸妈聊天的时间都没有。
现在,她活成了别人眼中的励志模样。
但是,忙碌中的人都最容易忽略自己的身体。
过去的一年里,她忙着上课低头写文章,现在颈椎变得不好;天天熬夜回复消息,现在眼镜度数加深;干完活再吃饭,营养不良等等。
其实,我前一段时间里,也有这样的状况,文章刚刚写得有点起色,有些公众号便找我约稿,也就是当写手。
我很想趁胜追击,便答应了他们的邀约。每天一早起来吃完饭,便开始写稿,有时候用电脑写,有时候用手机写。
没多久我就把自己掏空了,本能地一看到电子屏就想吐。
后来我不得不拒绝了那些约稿,放下自己急于求成的想法,沉下心来看书给自己充电。
这些感受,可能只有真正运营公众号的人才会感同身受。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地成长,那些笑靥如花的面庞,总藏着不为人知的兵荒马乱。
03
我还记得,去年毕业答辩的那天,老师请我们吃完饭后,我和班上一个女学霸一起走回寝室。
我们都穿了一整天的高跟鞋,由于我选的鞋跟比较细,长时间的走动后,脚底就像踩在针垫上一样,就走得慢了一些。
我想,反正都已经答辩完,又到晚上了,大家也没那么忙,我以为她会等我。只是我感到她的步伐越来越快,一会儿就拉了我一段距离。
后来我到了寝室,立马脱掉磨脚的高跟鞋后,便站在阳台上喝枸杞。
透过暗黄的灯光,我看到了她抱着一沓复习资料,往图书馆的方向走去。
现在她是某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而我,还在为考上那个大学的研究生,不停地努力。
其实,她的高跟鞋并非不磨脚,她也不是不爱喝枸杞,只是人家不像我那么有闲心。
那些我用来喝枸杞的时间,人家都是用来缩短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04
现在教我写作的老师,他在大学时期就已经加入山东青年作协,现在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在读研究生。
每次他检查我的文章时,一遍扫下来就能给我找出很多问题,当然,这就是大神和小白的差距。
他现在的读者数量很大,文章也常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等大号转载;他的新书在今年年初时就能上市,很多作家出版书时,都是一次只出版一本,然而,他居然一次就出版了两本。
他现在的生活,的确是很多人想要活成的模样。
都说一个作者的文字里,透露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
他同样出身于素人家庭,刚上大学时母亲还生了很严重的病,本科也就读于一个普通二本院校,毕业时也经过考研vs工作的挣扎。
他写某些文章时,的确处在了边写边哭的状态。
他能有今天的成就,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达成,人家是从六七年以前就开始积累的。
我们想要获得自己期盼的礼物,那我们的付出,当然要和礼物的价格对等。
05
毕业这半年来,我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你若不努力向前,你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就会变得越来越弱”。
前两天,我和一个同学聊天,我问她现在的工作情况时,得知她现在成了某商场的导购员。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心里还是微微一震。
她从事了一份和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那四年的积累算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选择,都应该退而求其次?
有人说“先生存,再生活”,可是明明有人没有区分顺序,齐同并进也过得很好。
我过去的半年的确是在准备考研,不得不承认的是,踏出校门,我们将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生活琐事,同时,我也高估了自己的耐力。
对于考试结果,我可想而知,一首《凉凉》送给了自己。
“问心无愧”,这话听起来很俗,但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我们才会明白它的妙处。
我一直都想有一段读研的经历,为了这段经历,我可以付出宝贵的时间和金钱。
对于读研,我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段修行,在我心里没有太大的功利。
或许我是走得慢了一点,但我时刻处在努力的状态,也会慢慢地变得更好。
我只希望十八年后,和自己想见的人相遇,我们能坐在一起喝咖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