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海底捞上市了,前不久小米也在香港上市了。
上市,说得高大上点叫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募股。
我没有去研究这两家公司的财报,去了解信息,虽然读过书,知道些市盈率、现金流、价值投资之类的名词,但我确实也不太会读财报。
这里只是想说,如果看到这些文字并且会分析的人,在研读财报后发现这两家是好公司,这倒不失为两个挺好的投资标的。
当然,还是那句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看不懂的不要去投资,别掺和着玩,别做“韭菜”。
一
前几天读完了李笑来的新书《韭菜的自我修养》,这篇文章其实是想和大家聊聊韭菜,投资等话题,也算是一篇读书感悟。
听到投资,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关我屁事儿!
一年前的我也是这种想法,后来读书才明白在投资领域,比金钱数额更重要的是运用金钱的智慧。
“等我有了钱了就开始投资”的想法是有问题的。
首先,你啥时候才有钱呢?多少钱叫有钱呢?
其次,在没有那么多可用于投资的钱的时候,锻炼自己的思维,学习投资的智慧才是更重要的。
我们可以想一个问题——假如给你一个亿,你会怎么用?
好了,这个问题各位慢慢去想,先定个小目标,慢慢来。
二
我们来继续探讨投资和韭菜吧。
什么是投资?
我的定义是利用现有的资源,选择合适的方向,在时间的帮助下,取得更多的想要的资源。
即:现有资源+正确方向+时间力量=美好未来;
金融是跷跷板,金融是时光机啊。
这个定义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投资只能局限于金钱领域,只是资本家的事情的认知。
什么是韭菜?
书中的定义: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有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我个人理解,在生活中,那些总是在做事,却没有耐心,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结果,常常觉得自己被别人欺负人,也可以称之为韭菜。
我想,这两种“韭菜”应该是有交集的,毕竟,底层的思维是一样的嘛。
韭菜们有什么特征呢?
1. 一茬又一茬,春风吹又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 “他们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他们是那种买一辈子东西都不读产品说明书的人,他们是那种无论拿到什么,都要问别人怎么用的人.......”经常打听小道消息;
3. “他们一进场就开始买买买!一进场就把自己的钱花光了”;
4. 永远拒绝学习,学习了,姿势也不对;
5. 相信自己的冒险会到来更大的收益,不会止损;
6. 亏了钱之后容易冲动,还会把自己所有的钱赌进去(术语叫ALL-IN),并且常常认为自己赌进去的钱越多,赢的概率越大。
......
三
写到这里,如何避免自己成为韭菜就很简单了——反着来。
1. 锻炼自己“只字不差的阅读能力”;
大多数人在阅读的时候真的是走马观花,草草浏览,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大学期间打了一壶热水,挣了500万》的文章,有的朋友读完之后仍然会问我“杉树是什么?”
(注:文中的杉树指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
可见“只字不差的阅读能力”真的是一种稀缺的品质,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啊!
2. 看不懂的不要买,不要盲目从众,不要随大流;
独立思考,不要盲目从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如果一件事情大多数人的选择都一样的话,那也就意味着这件事情不会给你自己带来很大的收益,不是吗?
天下没有大家一起发财和成功的机会。
在生活中,更好的策略是“生活方式上随大流,思想上特立独行”。
3. 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升认知和思维;
4. 培养风险意识,学会止损;
把投入市场的钱“判无期徒刑”,学会反思和记录;
学会止损,直面现实,亏了就是亏了,做错了就是做错了。
让做错事后悔和难受的情绪流淌一会儿,然后睡一觉,重新开始。
5. 挣钱的方式要多,在场外的挣钱能力要强,永远不要ALL-IN;
永远不要ALL-IN,2010版《三国》最后一集中,司马懿临死前对儿子司马昭说了一句话:“从今往后你哥哥司马师在外统兵,你就要留守京都,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个后手。”
6. 观察别人犯错;
7.相信耐心和时间的力量;
不要老是火急火燎的,把钱投进去,不要动最好;
在生活中就是,选择一件正确的事情,持续地去做就好了。
8.学会享受孤独,享受与自己的对话;
我渐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选择是需要自己思考清楚,自己去决定的,并且自己要为选择负全责。
“人生就是自作自受啊。”
9.人生中除了挣钱,成长之外,还有生活;
认真地去生活,吃东西时就不要看手机了。
培养一个爱好,挺好的。
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要把任务安排那么满,留出一两个小时用于运动,发呆,看电影。
四
最后,回到题目上,不管什么时候,类似海底捞这样的刚上市的公司都会有的,而人生中最好的投资标的其实是我们自己,一个可以自己止损,自己控制涨幅与成长率的投资标的。
我想,把上面投资中注意的事情发散思考一下,应用到自己身上,我们会变得更好吧?起码,不是韭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