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你身边的五个人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人,你的收入是身边交往最多的五个人收入的平均值。
我对照了下自己,还真准。
再看看周围,好像每个圈子里的人都是一群差不多的人,差不多的工作和能力,差不多的兴趣和话题,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而你想要加入某个圈子,一开始基本上都是想着要融入进去的,大家做什么便也跟着做什么,这样才显得合群,怕孤独,怕被排挤。
宿舍里的人都沉迷于打游戏,你不打自然融入不进去,于是也跟着一起打,打着打着觉得也不错,挺好玩的,于是也一块沉迷进去,这下合群了,一起组队打游戏,一起称兄道弟。
下班后同事约你聚会打牌,你为了融入圈子,也总是参加,厮杀到半夜,第二天头昏昏沉沉去上班,工作效率低下。
闺密三天两头约你下午茶,不停和你吐槽、八卦,你不好意思拒绝,于是一个下午就没了,有时晚上去个星巴克,一个晚上时间又没了,偶尔一两次很愉快,可频率太高了,你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被她们承包了。
可有些人不是这样的。
大家都在打游戏,他却努力学英语,找优秀的师兄师姐介绍实习机会,看着平时打游戏的人轻松、酸爽,努力学英语、实习的他很苦逼,可是等到毕业的时候,酸爽的他们懵逼了,苦逼的他却收到了很不错的offer。
大家忙着下班后聚会、打牌、麻将、喝酒,或者和闺密在星巴克消磨掉所有的业余时间,可是有人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积极向上的社团、读书会、跑团,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认真写作,学做PPT,学摄影,学习理财知识,一起运动,一起交流读过的好书。
于是有些人几年后还是和几年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不对,其实也有,就是变胖了,思想贫瘠了,可有些人却脱胎换骨,变得越来越优秀,成为某个领域的达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出了自己的书,公众号运营得很好,体型越来越美,体格越来越强健,精神越来越富足。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我很赞同“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苍蝇找厕所,跟着千万赚百万,跟着乞丐会要饭。”
与什么样的人为伍真的太重要了。
著名作家“一直特立独行的猫”,曾经讲过她大三大四去北大交流学习的感受。她说北大最让她震撼的不是老师多牛,同学多聪明,而是一种大家都积极努力的氛围。每个人都毫无时间观念的疯狂学习,参加各种活动。永远充满了斗志,没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没人抱怨生活艰难,大家每天都忙的鸡飞狗跳,但又特别开心的样子。她被大家的精神状态所感染,带动着当时和他们有些差距的自己,向他们看齐,直到现在,她都用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7年来她一直坚持下班后写作,出版了自己的书,入选了中国作家富豪榜,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行动派的创始人琦琦,她是一个个子小小的姑娘,可是这样的她却成功举办了中国精英女性论坛,创造了一个影响力巨大、很正能量的社群“行动派”,她有一个卓越闺密群,群里的人原本也都很普通,然而一群上进的人激发的能量不容小觑,她们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现在升职的升职,深造的深造,创业的创业,成为了现在美好的样子,都非常优秀。
今天看到“剽悍一只猫”猫老师的一篇文章,他昨晚参加了一个聚会,是一个成长群中同样来自上海的小伙伴,他说这顿饭价值十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群人都是在各自的领域中小有成绩的一批人,聚会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分享自己近期的心得(等于上了一堂堂小课),探讨了一些主题,还制定了下个阶段的目标,做不到有大额红包惩罚,他们彼此帮助,彼此监督,共同成长,我想这就是有效社交的最好示范啊,大家都求进步,谁也不愿意落后,他们都是找到花朵的蜜蜂。
这些道理我以前不懂,曾经的我也是把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和朋友聊八卦、吐槽、吃吃喝喝上,一周一大半时间都在外面,一次聚会花费的时间往往是一下午、一晚上,甚至一整天。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胖,钱包越来越瘪,思想越来越贫瘠,感觉自己就是一废物。
那时的状态就像采铜老师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中说过的那样:“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度过每一天。”
后来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不想再过几年,将来的自己去责怪现在的自己,就像现在的我责怪以前的自己一样。
事情当然没那么容易,当你想要进步,势必会和原先的自己割裂,和原来的圈子起冲突。当我减少了这些无效的社交,引起了朋友很大的不满,她说我不吃喝玩乐要干嘛,她觉得吃喝玩乐的日子很充实啊。她们不让我跳出这个吃喝玩乐圈,可我知道我不能动摇,不然将来后悔的还是自己,她并不会帮我承担我的人生啊。
现在我参加了几个学习的社团,大家关注的重点都是学习,写作啊,思维导图啊,时间管理啊等等,看着其他人都那么努力、奋进,我也不好意思懈怠,虽然一下子改不了自己的惰性,但也在慢慢进步,开始把时间用在阅读、写作、学习新技能上,一周跑步三四次,这样的日子才是我认为充实的日子。是时候和过去的自己说拜拜了。
你想找到花朵还是厕所,你想跟着蜜蜂还是苍蝇,都是你的选择,及早想清楚,及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