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美育:从感知美到成为幸福的人

在当今教育日益强调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越来越深刻的的感觉到了美育的重要性。

美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渗透实施,旨在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其价值在于构建健康审美观,提升人文素养,并为“立德树人”目标提供支撑。

学校美育主要指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学校的艺术教育主要指以音乐和美术课堂为载体,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音乐和美术两种艺术元素的审美创造力、及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是美育最集中最显性的体现。优美动听的歌声,栩栩如生的绘画,无不让人直接地感受到美的力量。

文化教育是美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语言、历史、哲学等多种文化形式。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学生也可以在语文学科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历史学科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之美,在哲学思想中体验人类智慧的光芒。而这些也是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潜移默化。

当然,校园中一草一木的生机与秩序,以及所有的校园文化都是美的体现。我们若是重视美育,学生就可从一点一滴中都能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愿意去热爱、去遵守、去敬畏。从另一个层面,就是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精神领域的高级感受,可以让人的心灵变得更加澄澈,让人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盈。

审美能力来自于长期观察、思考、选择与沉淀,根植于智慧与悟性。拥有审美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在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生活中那些细微的美,从而产生心灵的愉悦,并获得幸福感。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我们首先应该重视音乐、美术这样的课程,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鉴赏与创造。其次,我们应该要求所有的老师将美育渗透至各自的学科教学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生不但感知美,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教育的终极理想就是培养一个幸福的人。

只有学生能充分并深刻的感知到天地万物之美,才能无限的接近幸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