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买来馄饨皮,问我想不想吃,我说想。于是下楼和妈妈一起包馄饨。
调好馅,妈妈在旁边看着,我手脚麻利的开始包馄饨。因为和妈妈包出的外形不一样,不一会,妈妈控制不住的走过来,说你包的方法不对,要求我按照她说的做。
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她的方法做,我又不是不会,妈妈的举动让我心里开始了不舒服。
好在,觉察练习有段时间了,内心马上意识到,妈妈又控制不住的掌控我了。
那好吧,通过观察和妈妈一起包馄饨这件事,全当是一次觉察练习吧。
有了这个想法,内心马上期待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了。
年迈的老父亲看到我们母女坐在一起,心里很高兴,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时不时的站在阳台上唱起当年年轻时在部队里经常演唱的军歌,想起一句唱一句,声音悦耳,清纯的像少年。坐下来夸夸我这个女儿爱读书,真好。夸妈妈,年龄大了,智能手机玩的真溜。看到老父亲开心,我也心生喜悦。
母亲听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看看吧,你妈妈天天过的什么日子,找了个大自己七八岁的老头子,我一听他说话就烦。
此刻开心的氛围,母亲体会不到,一辈子纠结在和父亲的年龄差距上,走不出来,所以,一个想法抱怨了一辈子。
继续包着馄饨,我问妈妈家里有没有紫菜,虾皮还有香菜,妈妈说没有,我说我家里都有,一会儿上楼去拿来,妈妈立刻制止,凑合着吃吧,别去了,还那么讲究,有馄饨就行了,麻烦那些。我不语,知道妈妈掌控我的行动。包完馄饨,立刻上楼,拿下来配料。
馄饨煮好了,调好材料,我问妈妈要不要来一份,有紫菜,虾皮配在一起挺好吃的,妈妈立刻制止,说,不要,我这几天涨肚子,吃了怕更厉害,我说这些不会引起涨肚子的,妈妈不愿意尝试。此刻,我知道,妈妈通过描述她涨肚子这件事情,是让我安慰安慰。因为长期的索要,很累,我不想安慰妈妈。
在妈妈的世界里,让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掌控范围内,她才觉得安心,这就是妈妈以为的爱孩子。因为小时候太缺爱,在父亲那里求不得,尽管父亲对她百依百顺,但是一辈子都没有满足母亲索取的黑洞。妈妈掌控着家里的一切。
妈妈的掌控、抱怨、索取,经常把不如意的情绪在我和父亲身上发泄,造成了今天的我不敢走出妈妈的视野,总想顺着她,总想让她开心起来。
没有边界的生活让我痛苦不堪。
今天早餐,儿子没有先喝一口稀饭就拿起油饼放进嘴里,我想着睡了一夜,身体多缺水啊,应该先喝口稀饭润润嗓子再吃油饼吧,正想着提醒儿子一下,突然意识到,我这不是明明正在复印着母亲的角色吗,吓得身体出了一身冷汗,立刻止语。
反思自己,生活中,身为妻子、母亲,我又有多少在掌控着我的老公、儿子…
正码着字,老父亲打来电话,说母亲骂他骂的不像人话,不想活了,摔门而出,说要去死了。父亲吓得不行,怕母亲外出让车碰着,发动老公儿子和我全世界的去找母亲。
知道母亲一辈子最爱玩的把戏,就是情绪来了,骂父亲一通,然后外出和人聊聊天,或者逛逛超市,中午回来做饭。
要是原来,父母之间吵架,我夹在中间调解,父亲一个电话,我会惊恐的外出寻找母亲。现在不会了,下楼耐心听完父亲的抱怨,安慰父亲不要着急,我马上出去寻找,准备半小时后给父亲打个电话,说在超市里找到了妈妈,让他放心。
你的事,我的事,老天的事。说的是边界问题。你的事你去处理,哪怕自己的父母,儿子,那也是他们的事,不是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没法控制,随他去吧。
随着自我成长,和父母亲在一起时,我渐渐的能够区分出,哪些是母亲的掌控,哪些是抱怨,哪些是求关注,哪些是他们的事,带着觉察的心感受正在发生的父母情绪,自己就不会迷茫。
画好边界,管好自己的事,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的内心渐渐变得清澈了悟,自由自在。
人生最害怕的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当你透过学习提升,知道了你不知道,把那些困住你的“不知道”找出来,你的人生就会清晰明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