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和环翠区热爱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们一起开始专业书籍的研读,李静老师推荐给我们的第一本书就是《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每天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灯下静读,是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学习、思考,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连接。回顾自己这半年多的农村特岗经历,有不适应,也有新的学习。我来的这所农村小学生源非常复杂。没有常驻户口、住房的流动打工人员子女只能在这里上学,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有从外地转学来的学生,学生从这里转学离开也是常事。语言各异、家庭情况各异、父母受教育水平层次不齐。学生的表现也和城市孩子差别很大。
首先是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同。城市里的孩子课堂上活跃,学习知识反应快,经常会质疑老师,自控能力差,所以课堂纪律是课堂上重点需要管理的。农村孩子课堂上很安静,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就算起来回答问题声音也特别小,更别提主动问老师问题了,不会举一反三,学过的知识需要很多次的重复才能记得住。
第二,学生的生活表现不同。城市里的孩子在食堂吃饭经常会有不吃的东西,垃圾桶里经常有剩下的馒头之类,喜欢的多吃,不喜欢的不吃。农村的孩子极少挑剔吃的,午餐极少剩饭,吃饭很快,整个餐厅一片响亮的勺子刮盘子声、吞咽声,咂嘴声,吃完饭后倒掉盘中垃圾时用盘子使劲地在剩菜桶上拍打出“咣咣”的声音。
这些是我刚到时看到的,我想学生需要学习方法的指导,思维能力的开发,文明习惯的养成。我愿意和孩子平等交流,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 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思考。可是最后我发现学生变化很小,还是看着你一片茫然,成绩提高也很困难。我百思不得其解。
这几天读了《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发展的基础),发展的环境背景(61页—66页)。让我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家庭的互动、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都影响了孩子的教养方式,最后孩子表现出的品质大不相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父母,对孩子强调表面的特质,如服从。偏好体罚,很少会考虑到孩子的情绪、思维发展,孩子也缺乏丰富的活动以刺激思维的发展,表现出来的就是听到新的知识一片茫然,大脑里没有丰富的素材去联想理解,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很好。我用一种与他们生活中截然不同的互动方式与他们沟通(强制暴力被动与温和鼓励主动),他们不适应,也不明白我的意图。
我开始思考:这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继续往下读书,66页—80页。我想是环境适应和丰富的活动刺激思维的发展。可以促成班级家长中“老乡”的互相帮助,建立家庭之外的社会支持。加强家长教育,亲子阅读、一起吃晚饭的氛围等等,改变亲子互动的模式。学校组织丰富的活动给学生充分体验的机会,以补偿家庭教育环境的缺陷。
每天读几页《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现在刚读完前两章,就解决了自己的一个大困惑。当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读一本书,思考自己的生活、工作,然后行动,心中也是满满的喜悦。
愿你与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