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家的一个星期,关于我的工作地点,奶奶总是在絮絮叨叨。
回家后和奶奶在一起聊天的时间终究是少数,要么出门陪爸妈逛街,要么上午睡个懒觉,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偶尔在楼下跟她聊天,期间多次提及我的工作,也在絮叨的过程中感受奶奶的逻辑,可笑又可爱。
“去深圳也有好处,在家净帮熟人办事了”
最初告诉奶奶我要去深圳工作的时候,她没有明显的反对,甚至用那个年代老人朴素的思维讲述了在深圳这个远离家乡的城市工作的好处。
奶奶说,上班远点也是有好处的,离得近只顾得帮熟人办事了,并且列举了某一位我不认识之人的例子,他大概是村庄中走出来的为数不多的在众人眼中被视为出人头地的村民,据说后来在派出所之类的地方工作,经常有人上门拜访麻烦办事,给他的工作带去不少烦恼。
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的弊端,这样一位八十岁老人也有目共睹。
净帮熟人办事了,这就是离家近的小城市之痛。正如现在许多讲述北上广的文章,在那个社会中,关系的地位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还是在武汉吧,名字都好听点”
后来奶奶大概经过许久的暗自思忖,一个劲劝我留在武汉,理由当然是认为深圳远。我呢,各种反驳,说深圳也不远呀,几个小时就到家了,你听谁说深圳远呢。
但,所有的理由在固执的老人面前都无济于事,如耳旁微风,轻轻佛过,不留任何痕迹。所有的理性、所有的逻辑,在未受教育、不曾有思维锻炼却又爱你的奶奶身上,统统失效。
一番争论后,奶奶说了一句让我苦笑不得的话,还是留在武汉吧,武汉名字都好听些。
这逻辑,我只能石化,内心暗笑,表现云淡风轻的懵逼。
都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看颜值的社会,在奶奶的世界里,城市也是有颜值的,没有见过城市建设的颜值,但名字的颜值就足能摧毁一个城市,毕竟奶奶想让孙女去的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这也让我去反思某些长辈所谓的建议,对长辈的建议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因为有时候爱你的长辈的逻辑就是没有逻辑。
“上班就在武汉啊,行不行”
不知道是第几次和我提起工作城市的问题,这次没有任何争论,没有任何辩驳,只是说,明娃,上班就在武汉啊,行不行呀,不去深圳了,就留在武汉。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她,去深圳已经上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有任何反悔余地,没有任何商量的空间,毕竟我已拒绝所有的offer,只给自己留下唯一的机会。
但所有想说的话在奶奶语落后都化为深深的内心戏,根本没有说出口的勇气。因为奶奶的语气如此平和,温和的商量在我眼中却有近乎哀求的力量,让人不得不答应。我撒谎了,说可以,可以留在武汉。
妈妈常说,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但是人老的时候牙齿都掉完了,舌头却保持完整常态。所以,柔就是有攻克钢铁的力量。
奶奶的话,这次以其之柔克我之刚。
而我,更加坚定想要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希望自己言语里、目光中、心深处都有温柔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