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我都有当“好妈妈”的潜质
今天送完女儿回学校,我就在楼下休息室等她,恰逢一对母女。略看,母亲应该也是80后,女儿5岁左右(就暂且叫妞妞吧)。
妞妞正不停地向妈妈发问:“为什么那棵树的叶子那么细?但身体又那么壮?......”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和机关枪似的小嘴把聪明伶俐表露无遗。
妞妈呢,耐心地回答了她所有的问题。
就这样,母女俩柔声细语的对话丝丝入耳,让人如沐春风。我由衷地感叹:多美好的亲子关系。
后来妈妈提出玩手敲琴,妞妞就一边点头一边迫不及待地翻小背包,配合默契。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妞妞静等妈妈“指挥”。
只见妞妈一边用脚踏出节奏,一边用甜美的嗓音喊出:“3、4、5走!”妞妞看着妈妈,像模像样地点着头,也小声地跟着念,很快眼神就全落在琴上,那双圆润的小手娴熟自然地就敲起琴来。
她弹的是一曲《小星星》,琴声清脆悦耳!
我正想夸赞妞妞来着,妞妈先开口了:“拍子不对,这里弹错了!你看到谱子上的线了吗?再来一遍。”
妞妞红着脸,低着头,没有说话。
接下来的一遍,妞妞仍然被妈妈打断,还是因为拍子不对。
妞妞这次嘟起了小嘴,望了望远处。(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原来那边沙池里有一群孩子在“忙碌”)
而妞妈呢,一边盯着琴谱,一边说:“好好弹,等练习完,就能尽情玩了,好吗?”(很可惜,她没觉察妞妞的神情变化)
妞妞欲言又止,只能再次顺从。
很可惜,第三遍的结果还是一样。
这时妞妈的语气明显变了:“你怎么搞的?变笨了吗?越弹越差。”
妞妞小声地说:“妈妈,我不想弹了,我想玩沙子。”
妞妈黑着脸开始训斥:“玩什么沙子,脏死了!学琴多好啊,以后才能变成气质小美女。”
妞妞一听,嘴巴一撇,放下敲锤,大哭起来......
妞妈可能心软了,抱起她一边擦眼泪一边安慰:“好了,宝贝不哭了哦,我们等下再弹,好吗?”
为了缓和下气氛,我终于忍不住说:“她弹得很好听呢,也坚持了有20多分钟吧,可能真需要休息一下。”
妞妈不假思索地回答:“她呀,就是分心了,不够专注。”
妞妞仍在难过地抽泣着,而我爱莫能助,不知道她要多久才能把这段不快乐的情景消化掉,会不会记得妈妈也有温柔、耐心的时候…..
二、你我很多时候都是在“瞎操心”
前些时间网上有传言:未来的孩子如果不会琴棋书画等才艺,那么很容易会被社会淘汰。这句话着实让不少家长又开始坐立不安了:咱家孩子总得会一个吧,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曾经我也有过如此想法,但幸好后来被女儿“点醒”了。
以往暑假,我会特意搜罗、筛选各类少儿培训信息,作为一枚“精(神)明(经)师奶”,我不能忍受孩子“虚度”两个月假期,这像一种罪过。
就像去年,给她报了乒乓球班,所以至少有半个暑假,她都在挥汉如雨地练着球,我以为那才是“充实”。
于是,今年我也想照葫芦画瓢,但没想到她的态度是:暂时什么都不报!
她最后的补充:“我想好好玩一玩,比如去一趟海边玩沙子,比如买盒橡皮泥捏出各种模样,比如在家画画,可以自由地画一整天......”
我听着,脑子在回放以往的场景:瘦小的人儿背上了大书包,每次都需定定脚步才往前行,还有台灯下的争分夺秒……
当我们总想着见缝插针地给她肩上加一点再加一点时,往往忘了她还是个小孩子,她的欢笑已变得陌生。
有位朋友听到恩琪暂停练乒乓球,就好心劝说:“之前练得那么好,一停下来就忘了,之前的白练了。”
我淡定地回答:“我们练球的初衷是为了锻炼身体,现在我们的体质的确变好了,不会白练啊,再说了,我们爱好广泛着呢。”
现在我更清楚:孩子喜欢的就是好的兴趣。从喜欢到爱上还有一程叫“苦尽甘来”,在这个过程里,孩子需要我们更多的鼓励与陪伴,让这个“苦”不是在心里,只是暂时的疲倦。
三、越功利,内心越难感受幸福
在微信朋友圈里不难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疯狂“考级”。钢琴、跳舞、美术......仿佛不考个级就等于白学。
我曾经听过一个例子,一个孩子钢琴过了十级,常常穿梭于相关的比赛现场。但是她亲口说:“其实我
早就不喜欢练琴了,每次都是被我妈各种“手段”逼的!比如,如果不练就扣掉这个月的零花钱,练过了就有什么奖励等等”
如果一次次的钢琴考级训练都包含着威逼利诱,那么考级究竟意味着什么?
斗胆猜想:那是在用变相手段让那一颗颗向往诗与远方的心枯死在不断考级的路上!
突然想起了《用心脏生活》里的一段话(大致):
曾经有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一个遥远的小岛上发现一位老人在编一种很有特色的草帽,每顶售价20比索。商人顿时嗅到了商机,于是他跟老人商量,如果一次多订些,能不能便宜点?老人很淡然地说:“不仅不能便宜,还要多加钱,因为多订的原因,编帽子会让我乏味而死。”
这个故事的启示:
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上的对与错,人生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者麻木之类的路标,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腔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当很多人习惯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
很多人会说“用心脏生活”是超俗,这得需要多大的能力与勇气!的确,这是每个人的活法,我们也不多加评论。
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有面临功利考量的时刻,我们的孩子也不可避免,但希望那一天来得晚一些,让他准们“准备”得更充足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