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大学时候买下了《看见》这本书,理由记不太清了,大概是当时雾霾很严重,让我了解到了一位主持人叫柴静,《看见》这本书当时比较火,跟风买下了这本书。大学时候,看了几个故事,感觉故事情节不吸引我就放下了,后来几个同学也借过我这本书,看了一段时间还回来了,说看不下去了。今天我又将这本书打开,看了一下,发现我深深的被第一章吸引了,我仿佛和柴静有了共鸣,曾经的我站在门外看故事,故事情节不吸引我,我就不喜欢看,而现在我是故事中的人,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我内心的独白。选取我最有感触的几句话,记录下来:
“他们舒服不舒服不重要,记者的首要任务是揭示真相。”他的话让我心里一动,但我根本没这勇气,我像只粽子一样被死死绑住。
“你关心的都是你自己,你要忘记你自己。”
我决定自己做策划和编辑,找找那个抽象的欲望是什么玩意儿。
我知道什么样的题能拿奖或者被表扬,可我心里清清楚楚,这些不是我打心眼里有欲望的题,他们不会触动我。
现在到了电视台,做了新闻,我清清楚楚的知道,我的工作,卖命的工作,但是我是在为制片人,奖金,虚荣心工作,为我的恐惧而工作。最简单的东西没有了,我的心不在腔子里。
没有人要我做这个节目,我也不知到能不能做出来,能不能播。但是我不管那么多,心里就剩下一个念头,我必须知道。
已经进入研究生二年级的我,走的很顺,推免读硕士,直博读博士,在外人看来很是顺利,但是只有明白自己内心的人才了解,没有事情是很简单的,我热爱科研,从我来北京接触科研开始,我便喜欢上科研,尤其是当我真正开始自己的课题时,真正开始思考,我享受着思考的乐趣,享受着探索的乐趣,但是,就像柴静老师一样,我被一些东西牵绊住了,我不敢向前,我顾虑很多,我做科研的初心是解决科学问题,想看到一个现象就想把它搞懂的冲动,而非文章。但是,现在的我没有了勇气,我开始焦虑,我害怕每次的汇报,我害怕自己没有东西讲出来,我害怕找老师,我不知道自己做的东西意义在哪里,所以我停滞不前了,开始焦虑,开始害怕,开始害怕实验,但是我知道我怀有一颗热的心面对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