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第272天:跳绳200个
读经第92天:孟子
我的理解和收获
1通过这段体会到两点:一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尽职尽责,尽职尽责的表现就是做事情要有结果,没有结果表示能力不达或者没尽全力,就不应该再占其位;二是孟子内心的洒脱,强大的自信,在面对别人议论自己的时候无畏无惧,难怪说读孟子能养浩然之气,大概就是这种气节吧。
译文:孟于对蚳蛙说:“您辞去灵丘县长而请求做法官,这似乎有道理,因为可以向齐王进言。可是现在你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法官了,还不能向齐王进言吗?”
蚳蛙蛙向齐王进谏,齐王不听。蚳蛙因此辞职而去。齐国人说: “孟子为蚳蛙的考虑倒是有道理,但是他怎样替自己考虑呢?我们就不知道了。”
公都子把齐国人的议论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2译文:孟子在齐国担任国卿,受命到滕国吊丧,齐王派盖地的长官王驩为孟子的副使。王驩早晚同孟子相见,一起往返于齐国至滕国的路上,孟子却从来没有与他商量过怎样办理公事。公孙丑说:“王驩作为齐国国卿的职位不算小了,从齐国到滕国的路程也不算近了,但往返途中未曾与他谈过公事,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事情已有专门的人打理好,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这段反映了孟子的处事原则。不过我还是没读懂孟子想要传达什么意思。大概是他不喜欢陪同的这个副使,哪怕他是国君的宠臣,或许正因为这个副使是国君的宠臣(据史料说这个副使善于谄媚权贵),孟子才不和他说话吧。
3译文:孟子从齐国到鲁国安葬母亲后返回齐国,住在嬴县。
学生充虞请教说:“前些日子承蒙老师您不嫌弃我,让我管理做棺椁的事。当时大家都很忙碌,我不敢来请教。现在我想把心里的疑问提出来请教老师:棺木似乎太好了一点吧!”
孟子回答说:“上古对于棺律用木的尺寸没有规定;中古时规定棺木厚七寸,椁木以与棺木的厚度相称为准。从天子到老百姓,讲究棺木的质量并非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因为要这样才能尽到孝心。为礼制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不能够称心;没有钱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也不能够称心。既为礼制所允许,又有财力,古人都会这么做,我又怎么不可以呢?况且,这样做不过是为了不让泥土沾上死者的尸体,难道孝子之心就不可以有这样一点满足吗?我听说过:君子不因为天下大事而俭省应该用在父母身上的钱财。”
体会:只要礼法允许,经济条件允许,该花的钱就要花,尤其是花在父母身上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