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与读书的增多,我越来越理解我的母亲当初在我们小的时候为什么会经常情绪失控,为什么总是抱怨与指责。起初读了《母爱的羁绊》我把我身上的自卑,懦弱等缺点都推给了母亲,责怪她当初的无知教育,但后来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与《原生家庭》我又释然了......
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初中学历的她在当时同龄人中算是学历高的。母亲的家境很好,跟了父亲算是下嫁,入门后的贫苦生活以及跟公婆的矛盾,让她的委屈无处安放。后来生了我和妹妹生活更是拮据,父亲常年在外做工,家里都靠母亲打理,争强好胜的母亲没有被生活磨平菱角,而是以更锋利的架势努力生活着。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里干过很多营生。最初母亲在家里织地毯,记得有个很高的机子立在那里,母亲一个人坐在下面手里不停的忙活,不知为什么我对那个织地毯用的手工刀印象特别深,是那种圆韧的小菜刀,很秀气。估计是我经常拿来玩耍,总被母亲呵斥的缘故吧。家里还养过鸭子,经常跟父亲推车去河里捞水草喂鸭子,有次母亲辛苦攒了一筐鸭蛋放在床底下,不知道为什么被我一屁股坐了,反正最后挨了一顿打。在后来家里又养过鸡,养过猪,养过兔子,后来又弄了几年蔬菜大棚,而且地里的农活全是母亲一个人打理,妹妹小学六年级就去县城寄宿了,父亲在北京务工,我跟母亲相处的时间最长,见证了母亲的辛苦,也承受了很多她的坏情绪。记得一个年三十晚上,家里包饺子,父亲又去邻居家打牌了,母亲不高兴,面带冷漠,她忙着喂小鸡,让我煮饺子,我不得要领用勺子全把饺子搅烂了,母亲见状,愤怒之下给了我一拳,我知道,这一拳里有对父亲的不满以及生活的无奈......我很理解,母亲的情绪是被生活所迫的。
我现在结婚生子,面对自己的生活,很多情况下我会压抑自己的情绪,我不想像母亲一样暴躁。但是感觉这样也不是解决的办法。因为我发现,压抑坏情绪的同时,好的情绪也被压抑住了。就像钟摆一样,左右两边的摆渡总是一样的。随着压抑的增加,整个人会变得冷漠,毫无生机。
那么到底如何安放我们的情绪呢?
合理的释放与合理的转化。合理的释放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发泄自己的情绪,有的人通过跑步,打沙袋,甚至去旅游,消费(但不能盲目)等这些方式去释放。合理的转化这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方式,是说让你的情绪在你的体内发生一次化学反应,把坏的情绪消化掉,从中吸收对你有用的部分,转化成你的能量。所谓古人说的:化干戈为玉帛,化愤怒为动力.....正是此解。想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不断的修炼,在生活中历练,同时加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内心,向内去修,当境界达到的时候,回头看你会有一种神马都是浮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