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顾名思义就是由脂肪堆积而成的瘤体。虽然到目前为止,西医还是没有搞清为什么会生脂肪瘤。有说基因原因,因为很多生脂肪瘤的,发现其家族中也有生脂肪瘤的,而且有研究发现带有肥胖基因HMG I-C的人容易发生脂肪瘤,不过这个实验是做在老鼠身上,在人身上的研究只是发现这个肥胖基因跟间叶细胞瘤有相关性。
我们经常发现,脂肪瘤并不是老长在胖子身上,很多身材很匀称的,照样有脂肪瘤,因此这一说很值得怀疑。还有一种说法是外伤导致,也就是说你这个地方受外伤了,这块地方就容易脂肪聚集成包块从而变成脂肪瘤,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脂肪瘤属于遍地开花型的——只要你身体上可以长脂肪的地方,它都可以给你长脂肪瘤。但这后一种说法在医学界还是有争议。
我们老祖宗挺好的,在一千多年前的《千金要方》中就很简单明了地把脂肪瘤的成因告诉你了——这脂肪瘤属于痰核的一种。什么是痰核?就是痰湿聚合而成的块状物。那这痰湿哪儿来的?主要就是中医所说的肝脾功能不行了,肝的疏泄条达功能受到抑制,脾运化水谷精微物质的能力不行了,然后聚湿成痰,聚痰成核,身上就会出现类似脂肪瘤的这种不明肿块。
既然西医对脂肪瘤成因不清楚,自然对于脂肪瘤的治疗也只能简单粗暴——一般就是告诉你不碍事留着,碍事割掉。但留着似乎有碍观瞻,割掉再长的可能性很大,经常有患脂肪瘤的患者割掉再长割掉再长,把自己弄得跟韭菜似的。想一想我们也能明白,为什么会生脂肪瘤?这土壤有问题呗。要让脂肪瘤绝根,就非得改变土壤的性质。砭术大家李道政就不动刀不动针,一双手一块刮板改变了脂肪瘤的生长土壤,搞定难治脂肪瘤。
一位脂肪瘤患者是位50岁女士,她的瘤体长在背部胸椎3 、4节处,有20×30㎜大。由于此瘤的部位为脊柱中央,并有一定的深度,脊柱及旁开3寸范围为神经、经络及血管密集区域,如用西医外科手术施治可能伤及,故其一拖再拖,下不了决心接受手术,多方打听寻求保守治疗方法,然后找到了李老。
李老首先用手掌拍打病灶部位,然后向周围展开,扩大拍打范围,使背部毛孔逐渐张开呈芝麻粒状,这时候就见背部这脂肪瘤逐渐呈浓疱状从皮肤上浮起,用手一挤,瘤体中奶黄色的恶臭脂液从毛孔中溢出,当不能再挤出脂液时,李老开始用刮痧疗法再接再厉。
先刮拭的是背部大椎、大杼、膏肓、神堂,这些穴位所在之处为诸阳之海,能固身之阳气,以达扶正攻邪之效。而后再刮拭双侧的经外奇穴痞根,痞根穴行气消痞,导滞化淤,任何痞块相关疾病,这是个必刮的穴位。随后再刮拭委中穴,《四总穴歌》中有腰背委中求,也就是凡是腰背问题都从委中穴入手。最后对病灶四周进行刮拭,从毛孔中又挤出脂肪状分泌物。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都是让痰湿无处藏身。
在刮拭过程中,根据“有痧有病、无痧无病”的治则,李老诊视发现:凡病灶波及的部位都出现紫红色痧疱,由此李老认为,现在肉眼所见的瘤体,仅仅是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这海面下的冰山可是很大一块,通过刮痧所形成的痧疱清楚地标示出已侵入的瘤小叶区域——她的原发灶周围有直径约10㎝的瘤小叶,这些瘤小叶必须全部清除才能彻底根治脂肪瘤,避免复发。
七天后李老如法炮制,病灶范围明显缩小,原发灶已趋扁平。第三次再来治疗时,“刮拭脂肪瘤累及的范围已无痧痕出现,背部刮痧时痛感消失。‘不痛则通’,‘无病无痧’,这说明脂肪瘤及侵入到周围组织内的瘤小叶已全部清除。”这时李老对其胸椎2、3 、4 、5节用手法进行正位,“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形成脂肪瘤?说明这个地方是最薄弱的地方,外邪内邪都集中在这里,因此把错位引起的病变全部清理干净,生成脂肪瘤的土壤就全部改变了。”土壤一变,脂肪瘤也就没有气候成韭菜了。
患者再来时因拍打而扩张的毛孔已从怒张恢复到闭合,脂肪瘤已消失无踪影。使人体保持完整的封闭状态,不留下任何伤口疤痕,不伤及任何神经、经络和血管,脂肪瘤及周围侵入瘤小叶全部根除,用的只是上千年传承下来的拍打、刮痧与推拿,这种天衣无缝的“外科手术”比其它方法更安全、更精道、更彻底,充分显示了医者精湛的医术,亦使我们管窥到中医外治法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