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永新
【进度】19页
【感悟】思想被颠覆
未来的学校将会打破学校界限,利用网络技术,追求教育本真,协同各种资源,用足手头工具,形成一个愿景,做出了一个虚拟的未来学校的模型。今天的学校生活不是天经地义的,人类的教育一开始也不是今天这样的面貌,学校的形态也不会永远固定在今天这个样子,人类本来是没有学校的,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出现的。现代的中国教育体系和学校制度,就是按照“癸卯”学制,章程建立起来的。虽然中国没有在西方社会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的时候同步开始工业革命,但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学校学校教育制度被我们借鉴了。在对现代教育制度的非议中了解到早在五六十年前世界教育发生了一个革命性转折,而这个转折是从美国开始的: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人感到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反思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的落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学校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带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相反,学校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许多人认为,学校不再是一个有价值的机构,“非学校运动”就这样兴起了。伊利齐是“非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呼吁废除学校对于教育的垄断,应该使受教育者享有选择教育的权利,成为积极的消费者,应该“为每个人创造一种将生活的时间转变成学习、分享和养育的机会”。要实现这一理想要建立一个教育网络。在伊利齐所处的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出现,但是他天才的预言,以及对于变革教育的梦想,今天听来,是不是很难能可贵?再到1971年,斯金纳根据“斯金纳箱”的理论发明了包括输入、输出、储存和控制四个部分的教学机器。注意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出现,慕课与翻转课堂理论也还没有出现,他的程序教学思想无疑也是天才式的。现代学校虽然是人类伟大的创造但也有工业革命带来的“胎里毛病”导致学生学习得很累,很苦,每个人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潜能得不到发挥。再到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这以变革为“未来学校被学习中心取代”提供了重要条件。这一次,在技术的层面足以解决传统教育的许多内在缺陷。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慕课的出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