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在看李玫瑾教授的视频,并购买了她的书《幽微的人性》。李老师是长期致力于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的,她提出了一个观点:许多犯罪行为,都是由于幼年的心理抚养缺失。
什么是心理抚养?所谓的心理抚养主要是强调孩子出生后由父母亲自抚育。在这个养育的过程中也必定是充满爱的,亲亲、抱抱、聊天,不断增进彼此间的依恋。孩子吃喝拉撒的诉求被时刻满足,他的内心也是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的。
什么时期是心理抚养的最佳时期?李教授把人的成长分成两个阶段:依恋期和青春期。0到12岁是情感依恋期,12到18岁是青春期。情感依恋期是进行心理抚养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阶段,只有做好这一时期的心理抚养,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人生步入正轨。
了解了心理抚养的概念及其最佳时期以后,大家仍然会疑惑,怎么样进行心理抚养?许多家庭对孩子也是有求必应,给予无微不至的爱,为何孩子变得自私任性。接下来我要具体谈谈如何心理抚养。
0到3岁要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一阶段的孩子是最弱小的,他所有的生存需要都要求助于另一个。李老师提到,越是高等的生物,在生命的初期反而是最无能的。比如狼仔,它在母狼的怀里能自己寻找乳头吃奶。而刚出生的婴儿,母亲在哺乳时还要调整姿势将乳头送进婴儿嘴里,他才能吃到奶。刚出生的婴儿无法抬头,无法翻身,所有的痛苦都通过哭泣来求助于抚养人。充沛的爱与陪伴使得孩子与抚养人之间建立了充分的依恋和信任。
3到6岁要对孩子进行性格培养。6岁之前对孩子说“不”,这是李老师很重要的一个观点。这一时期可以抓住一个事情对孩子专门做一个训练,比如孩子一个没道理的要求,父母要坚决地拒绝,克制孩子的任性。再一个是防止孩子自私,心中常念他人,学会分享。不自私的人未来走上社会将更受别人的欢迎,更容易取得成功。最后是自我控制和经历挫折。自我控制即等待,以获得更大的满足。经历挫折可以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和长跑,提高孩子的韧性。
6到12岁。引导孩子培养兴趣,寻找人生的价值。当前的教育体制以成绩论优劣,其实这并不合理。关于这一点,我也十分钦佩李老师的决断。她的女儿数学极差,但️颇有音乐天赋,于是她让女儿放弃数学,报考了音乐专业。我想大部分父母都没有这样的魄力。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引导孩子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大多是随波逐流。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感兴趣的事情被父母阻挠,在学业上屡屡受挫,反而丢失了自信,迷失了自我。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而最了解孩子是父母,帮助和引导他们寻找自我价值,才能让孩子实现自我。
这的确是一个拼爹妈的时代,但不是爹妈的经济实力,不是爹妈的人脉背景,而是一对懂得教养的爹妈。抓住依恋期的心理抚养,进行有爱的心理抚养,孩子一定能健康成长,也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