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是有益开卷,还是开卷有益呢?
见:昨天办公室的姐姐说羡慕我能静下来看书,而她自己功利心太强,总是带有目的性的看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去年《jcg 法》出台了,传说按照这个趋势,过了司法考试A,以后说不定能加工资,不管真的假的,多个证肯定没坏处。单位很多同事都在着手准备,我旁边的姐姐也不例外。
感:我读闲书是完全没有目的的吗,当然不是。之所以这么密集的读我喜欢的小说,是因为在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有兴趣才会多读~有兴趣才会出现沉浸式,读的多了速度会提高~理解力会增强~对书的整体把握才会出现。读出了感觉和方法才有勇气去啃那些晦涩难懂的书籍,找到了方法才能给难读的书读通弄懂。
思:在我看来,有目的的读书是正确的。带着目的去读书,不管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学习某一项技能,带着目的性,能够快速找到方法和答案。当然,也可能因为目的性太强,而忽略掉其他有用的信息,但总比读完一本,在合上书的那一刻什么都不记得了要好的多。而且我发现带着目的性阅读,当发现一些好的方法的时候,会努力的去尝试一下,正是这种尝试练习,让方法变成了深度记忆。就像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这本书中的联想法、对自己提问、5W3H等等我都在尝试。
行:在操作层面,我尝试的使用了几个方法,很明显效果还不太好,大概是并未掌握其精髓。接下来就是要对整本书有一个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从总体上进行一个把握。在践行过程中我也发现,我想写的故事很多,为什么总是出现半截文呢?是因为没有结论,也就是主题不明确,这个故事我想表达什么呢,我自己好像也不知道,所以“结论先行”这个就很适合我。可以从写感悟做起,通过小的感悟,方法的练习来提升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