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度春秋?中年再读李商隐《夜雨寄北》竟发现满纸言情

夜雨寄北


这首诗全诗无一字写思念却能感受到诗人的思念之情。

本诗把无形的思念具象化了,比如诗中的巴山夜里涨满秋天池塘的雨水。一个夜字又恰好突出了氛围感。

孤独,凄清,此刻我(诗人)又想起了你——亲人、朋友、爱人……

啊哈,这还真是商隐同学的风格,就爱让人猜了又猜。

这首诗还刻画了场景、细节图:

就在这相似的雨夜里,我(诗人)遥想起了当年你我也在这样的雨夜里,在西窗下秉烛夜谈相谈甚欢。哎,何时才能重逢再次相见畅谈呢?这人,这雨,这情都烘托到了极点。

这首诗还很擅长写“未知”,如一开头就写“君问归期未有期”:我也不知道,也拿不定何时回去。第三联又来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二字照应“未有期”就是这样简单直白啊,就是这样未知数,就是这样的无奈啊,就是这样的令人期待。就营造了一种思念的张力,穿透这雨夜,直达心底深处。心既远又近,谁能奈何?心有灵犀的话,纵然相隔甚远也不孤单,因为有寄托和希望。

全诗还暗暗的有重复、反复吟咏的魅力:除却首尾的对“未知”的照应可称作一定的呼应、反复,还有两次“巴山夜雨”的复现。情到深处水到渠成,所以不觉啰嗦单调,反而倍显思念的深情和味道。

古人写情多种多样,但读和体会到那些可琢磨不可捉摸、风流云散的别离之思,当属风流蕴藉为上流,因为过于直白或者过于哀婉都让人觉得落入窠臼。

此首诗还别出心裁,既有纯真直白之气又有幽幽含蓄之情,真真是风流蕴藉。

本文作者:岳溪

坚决维护原创作品,打击盗版。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源自本文。违者必究谢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