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大部分人的因果观已远远落后于时代,而漫天飞舞的谣言正是时代对大多数人类可笑的因果观无声的戏谑。
因果观分为两个方面,主观的因果观与客观的因果观,两者统一于形成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
第一方面:主观的因果观为一种生物本能,即因果关系并不是一种客观实在,而是生物(人类)为理解、推演以及改造自己所观测到的世界所进化出的一种主观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通过对观测到的客观事物在时间上的连续性(鸡叫则天明),空间上的连续性(掷石则碎缸),发生的相关性(出现凶兆则必天下大乱)建立一种惯性反应,将其一(通常是先发生的)视为因,另一(通常是后发生的)则视为果。以后见因则惯性的思果(大半夜听见鸡叫就认为天明了),见果则惯性的循因(见到缸碎了就去找司马光),从而简化我们所能观测到的世界(人类进化形成的一切生理机能,包括肉体上的和思维上的,都是为了简化人类所面对的客观世界),一方面获得对于外在世界的一种解释,另一方面提高行动的效率。归根结底,客观世界是没有因果的,只有永不为人所知的运转法则,而所谓因果,只是人类对于窥得的这运转法则的冰山中朦胧的一角所建立的的一种解释机制,同时这种机制具有在统计上有利于人类繁衍生存的作用(否则这种机制不会在漫长的优胜劣汰中得以保存)。
例如烧开水这一行为,我们人类就建立了点火为因,沸腾为果的思维。为什么水会沸腾?因为下面有火在烧。想要喝开水了怎么办,点火烧水。如此简单,如此有效。但要细细追究这一过程,从鄙人仅有的现代科学知识(更高级细致的对于“神秘的自然法则”的一种描述罢了),都可以表述为“物体在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由于分子键断裂重组而释放出大量能量的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通过火焰的热辐射再通过铁锅的热传导传递至水分子使得水分子热运动加剧最后导致饱和蒸汽压大于等于外界气压”。这段话中的任意一个片段都可以作为水沸的因,都可以作为点火的果,但人类通常只选择了点火烧开水这一组“意像”,一方面因为易观测,点火与水沸是人类感官体系最直接的两种观感方式,在具有其他感官体系时(变种人,某些具有另类感官器官的生物,具有特定知识或仪器的科研人员),对此法则得出的因果关系可能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因为拼图效应,即人类对于事件得出的因果关系往往取决于自身的逻辑拼图中所缺失的部分,对大多数人来说在获取沸水这一逻辑链条中,唯一的缺失就是点火,其他的并不重要,而对部分其他主体(变种人,某些具有另类感官器官的生物,具有特定知识或仪器的科研人员),逻辑链条中缺失的部分可能不同,从而对此法则得出的因果关系也将不同。所以,因果只不过是人类从高维的连续的自然法则流中抽取的一组单一维度的离散的人类感兴趣的两个点而已。
总之,在这种因果观之下,所谓因果关系,只是人类从自身观测出发,对自己逻辑思维链条进行填充,以解释与应激客观世界所建立的一种本能思维模式。
2.1.第二方面:客观的因果观并不是对主观的因果观的辩驳,而是在承认主观因果观的前提下(人类所能思考的一切都无法超越人类所能观感的一切),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看因果关系是如何建立的,以及这种建立过程中几种常见的误区(谣言之源)。人类因果观的建立唯一的工具就是归纳法,通过每一次观测到事件A之后观测到的事件B建立起A与B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源泉。那么这种归纳得出的因果关系是否有意义呢?
人类通过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建立因果关系是归纳法最重要的途径,也是现在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具,但往往也是人类得出错误判断的根源。
1)利用单次数据的相关性得出因果关系。最愚蠢却也最常见,街头巷议微博朋友圈随处可见。表现方式“张三打游戏时猝死了!——玩游戏导致猝死”,“李大爷在郑州车站被骗钱了!——河南人都是骗子”,“上次我得了病某某老中医扎了几针就好了!——中医就是神”……。这类例子很多,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因果关系的漏洞在哪里,不多加以解释,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因为选择性聚焦心理对个例建立起因果关系,因为猝死这一信息太震撼了,所以与之相关联的信息都得到了放大,从而改写了潜意识里条件反射中的因果关系矩阵,尽管一万个玩游戏的也就张三这一个猝死的,尽管张三不玩游戏也可能会猝死,但大脑还是得出了玩游戏导致猝死这一结论。
2)利用大样本数据的相关性得出因果关系。有所进步,也更能迷惑大众,甚至有时候连专家自己都被迷惑。要廓清这个层面上的漏洞,参照“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即可,当下大家所犯的大部分错误,都是该实验方法诞生之路上发生过的故事。或者说,看看当前公众对于中医的批判反驳即可。
3)关于因果论的几个思考,反驳一下社会中的几个常见误区:
A)因果倒置。一组事件A,B相关联的先后发生,可以得出“因为A所以B”的结论,但同时也可以由“因为B所以A”解释。1,日本科研人员发现,常吃辣的人平均寿命较长。——吃辣有益身体健康?实际上我更倾向于因为上了年纪还能吃辣的多半都是身体没什么病的,不是因为吃辣而健康,是因为健康而能吃辣。2,大多数爱玩游戏成天泡网吧的学生成绩都不太好,家长老师均视玩游戏为禁区——玩游戏影响成绩?实际上我更倾向于成绩不好是一个综合因素(师生关系,家庭关系,个人智商,情商等),而学习成绩不好者在课堂得不到兴趣与满足,自然会将注意力转向别处,不让他们玩游戏,他们照样学习不好,所以不是因为玩游戏而成绩不好,而是因为成绩不好所以玩游戏。
B)同因之果。一组事件A,B相关联的先后发生,可以得出“因为A所以B”的结论,但同时也可以由“因为C, 所以B,A”解释,即有一个第三方因素同时导致了A,B事件的发生,而A,B事件看上去具有高度相关性,实际上并没有因果关系。1,对于吸烟引发肺癌,至今医学界仍存在一种解释,即人体存在一种基因,该基因的具体表现就是“高肺癌发病率”以及“嗜尼古丁”(太久忘记了,也许不是这么表述,但就说个意思)。
生活中但凡遇到各种来自他人或自己的“判断”,多用这两则误区思考一下,会有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