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婷 35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公叔段在母亲的日渐溺爱和哥哥郑庄公欲擒故纵下野心膨胀,却被郑庄公一举击败出奔共。在败段之后,郑庄公对母亲姜氏立下了“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后悔之后,在颖考叔的建议下,掘地而相见。《左传》中记载,“遂为母子如初”,其孝后世传为佳话。但是,郑庄公真的能对母亲内心毫无间隙和好如初吗?
郑伯名“寐生”,顾名思义,姜氏在生下郑伯时难产,也因此打小就不喜爱这大儿子。在二儿子段降生后,更是无尽地溺爱段,罔顾制度,为其请立,请制,助启。在自小母亲如此的偏心之下,郑伯早已学会了工于心计,对弟弟的放纵,是毒药,只为了那致命一击,对血脉亲缘如此看淡的郑伯,真的会同母亲和好如初吗?
在我看来这种可能很小,按照文章的记载,姜氏溺爱段,放在郑伯上的心很少,故郑伯自小并未获得太多母爱,也很难有眷念母亲一说。更何况,姜氏请立段,是不喜郑伯当政;请制,是有助小儿子反叛之心;请启,更是与郑伯撕破了脸。作为一个母亲,是有多么狠心才会助纣为虐,帮着自己儿子反叛另一个儿子。击溃爱子之仇,助弟反叛之恨,纵使时过境迁,关系有所缓和了,郑伯同姜氏也难以和好如同寻常母子。
那为何郑伯要听从颖考叔的意见,立下“不及黄泉不相见”的誓言后却掘地探望?从其他文章里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是“以孝治天下”,纵然姜氏百般不对,但终归是养育了郑庄公的母亲,最高统治者都不注重孝义,又如何服众,如何使百姓尊孝守义?更何况一代君主怎可能希望史青上留下一个不孝的骂名?所以,无论郑伯与姜氏最终是否放下了心中的芥蒂,也需上演这一出母子情深的好戏。掘至泉隧而见,孝心虽令人赞叹,但不可不说,这份孝,含了不少政治上的目的。
有着难以释怀的仇怨,那带有目的的孝意,有怎能愿它一切如初一般诚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