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年龄刚过30的我每次听到这句话都加重内心的焦虑。
别说立一番事业了,这两年连一个稳定的工作都没有,不是公司倒闭就是项目停止,在小公司又不存在什么调岗一说。加上有两个娃,媳妇只能一边带娃一边在学校兼职上课。就算是这样,每次离职断档期也是入不敷出。
目前最最紧要的就是搞钱,无它。这时候啥富人思维、穷人思维的都不管用了,只有到手的现金流才能解愁。
我也清楚的知道自己陷入了“窥管思维”里面,我也一直尝试走出这种怪圈,但是现在不是孑然一身了,能够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只有先保障全家基本的生存,才能去谈长期主义。
今天看到吴伯凡解读“三十而立”——「到三十岁的时候找到自己的规则,形成相对固定的性格以及人生做事的方法和价值观,但这仅仅是开始。」
如果按照这样的解读来看的话,很多人都立住了。赚钱养家,暂时收起年少时候的梦想,不丢人。
国外有有一项调查,普通人最有赚钱能力的时间大概是在40岁左右。
也就是大部分人其实30多岁是思想刚刚成熟,而这种成熟也是需要一个过程,30岁还只是一个开始。
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就是赚钱养家的同时,还能保持不断学习成长的态度,每天朝着一个方向日拱一卒,其他的就先交给时间。别再焦虑,焦虑只会打乱自己的节奏。
就像我还每天保持写字的习惯,其实就是还想保留自己的一片精神自留地。让我更好的思考。我也在朝着写出对别人有帮助的内容前进。
希望有一天我回过头看自己走过的路都没有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