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以“足食、足兵、民信”为治理组织的办法,并提出最重要的是“民信”,甚至超越生死,即所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我认为这里的死是组织的死,组织总会消亡,没有“民信”则会快速崩溃。
这里的“民信”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对价值创造的正面预期,一个是价值分配的正面预期。对立面是无价值认同和对分配的怀疑。劳动创造价值,价值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所以反人性的奋斗在先,满足人性需要的获取在后。这就要求用价值人统、价值分配对人性的激励来对抗价值创造过程中,组织的熵增和各种人性带来的社会性问题,这套运行机制的枢纽就是信用。
没有打动人心的价值人统和分配机制,这个组织就是机会主义的组织,会随着促进其成立的机缘的消失,迅速消亡。而仅仅画饼,不能落地的组织,是骗子机构,会在组织有小微产出时就崩溃掉。
只有建立了价值感共识、透明的分配逻辑、明确的分配办法,并及时的兑现,组织才能长期凝聚力量,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在更加富足的时代和区域,饥饿感的驱动力消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动力增强了,这就使得现代企业不能建立分享、信用和价值观,就无法有效组织起来。
企业的其生存依靠五种信任:顾客信任、员工信任、股东信任、合作伙伴信任、社区信任。一个组织的指导者,对于这五种信任的建立和维系,应该有清醒的认知。张瑞敏先生说“管理学转来转去都是人性”,“民信”是驱动人以结果分配价值的主观为我为动力,造成过程创造价值的客观为人的实际,最终取得个人和社会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