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经常在各大网站和报纸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单,真正去看,却发现很多并不适合自己,难道是我太没文化了吗?一些所谓的名著我根本看不下去,难道我真的无可就药,读不了书吗?先不要灰心,下面来谈几点自己对读书的看法,也许会让你有所改观。
其一:广泛涉猎,选我所爱
读书有两大功用,一是有助于工作和学习,二是娱乐。要达到这两个目的,首先是这部书你要喜欢读、愿意读,真正读进去了,然后才能谈收获。所以,喜欢是一切的基础。
要想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就要广泛涉猎,一方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另一方面便于筛选出自己喜欢的书,再精读细读。古今中外、出版、网络都要去看一看,可以通过书评、目录、翻拍的影视剧等判断自己是否喜欢此书,有了想看的欲望,再买来看就事半功倍了,相信你会如痴如醉地一路看到底的。
不要一味听信别人的推荐
其实,读书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不要一味地去听别人的推荐,曾经有一位作家就谈过这个问题,如果我喜欢乡村题材的作品,推荐给你,你会喜欢吗?不一定吧。所以,你可以根据别人的书单进行快速筛选,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如果完全不是同类人,就不必勉强了。
不要觉得高大上的书就一定好看
记得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时,实在感到枯燥极了,一度地读几页就读不下去放到一边,等到某天又有兴致了,再拿起来读几页。对我读书的兴趣简直是一种摧残,如果是放到现在我一定不会选。但是读《飘》、《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时,我完全是废寝忘食地一口气读完的,因为注意力集中,对其中的情节也印象深刻,有的还写了读后感,对我的整个思想都是一种震撼。读完一本书就应该是这样的状态。
当然,这些都是经典,在经典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书,是最保险的,毕竟大浪淘沙,能剩下的都是有其原因的。
其二,精读细读,不要相信什么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记得在《射雕英雄传》中有个情节,黄蓉的母亲冯衡拥有惊人的记忆天赋,可过目不忘。于是她只将《九阴真经》翻过一遍就倒背如流了,但是最终却因为拼命回忆书中的内容而导致过劳死。而郭靖、老顽童都学会了九阴真经,运用自如,即便不能过目不忘,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读书重在理解与吸收。
小时候由于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很少买课外书,但我的词汇量并不比别人少。那时候看书,都是一字一句慢慢看的,遇到美好的句子,总会印象深刻,几乎可以背下来。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些词句在脑海中反复萦绕,最终内化于心,才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红楼梦》中说林黛玉读《会真记》(也就是《西厢记》)读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不觉余香满口,默默记诵。 后来才能在游戏中说出“良辰美景奈何天”来救急。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其三,批判地去读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以前还不太理解这句话,觉得书上说的都很有道理。那时候还小,生活阅历和知识都无法让自己慧眼独具,看出书中的问题。长大后,从事校对工作,专门给书挑毛病,了解了书的出版过程,知道很多书都是攒集而成,起承转合都有着很大的问题,即使是原创书,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也渐渐不似古书精耕细作,再加上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作为成年人,一定要有批判的精神,保持敏锐的判断力,不要被书误导。
其四,读好书,适当地啃几本重部头作品
首先,要时刻警惕那些糟粕价值观的误导和渗透。现在图书作品逐渐增多,仅国内每年就有几十万的新书出版量,再加上网络作品,这其中不乏精品,但是糟粕也大量涌现,一些网络作品价值观严重扭曲,不能带给人营养和任何帮助,所以要警惕娱乐性背后的陷阱。
除此之外,当代社会的成功主义和浮躁风气使得人们的心灵经常处于焦虑和不安的状态中。为了使自己活得更踏实、更有意义,在某个领域真正地有所成长和收获,就要下功夫去啃一啃那些重部头的书。尽管它们起初不能带给你愉快的体验,但是只要你坚持读,哪怕每天只读几页,慢慢地看进去,就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这种乐趣和成长感是别的娱乐性读物所无法替代的。真正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正是这些精品书。
现在学会了如何选书,就从手边的开始看起吧。不要把看书作为任务,有看书的欲望了,就顺手拿起手机,翻几页电子书,也是不错的。不要以为电子书就是网络小说,现在电子书已经成为读书的一大方式,既便携又便宜,质量也不比纸质书差。所以你也要与时俱进哦。
最后,个人推荐
读书软件我用的有ireader和当当读书(纯粹个人喜好,没人给我钱),这两个都比较正规,有很多付费正版书,都相当便宜,页面观感也较好。还可以通过签到抽奖挣月饼和铃铛,免费买正版书。
结语
希望读书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帮助和快乐,让大家成为那个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如果觉得我写得东西对您有一点点帮助,请为我点赞,给我一点鼓励,谢谢!